很多“鏡頭特質" 都必須要長期持有 比對 才能相對說出來的,我亦覺得樓主主觀看法太多,但也不是全無道理,大概是剛觸摸到 Characterization 吧..鏡頭什麼感,什麼缺陷美,大概要花 a lot of time & money 才能登堂入室,我也還在摸索中
要比鏡頭發色濃淡,要先把機身固定好,設為固定變因,以 SONY 機器來說,三代比二代好,二代又比一代好,連續三代用下來,才會發現不同時期的機身不能比較,就像同個鏡頭放到 Leica M10 跟 M9 進軟體看分佈圖就知道,你認為的濃淡也許是色偏,只是"看起來"覺得好,其實你調偏藍就會有通透感,偏紅就會有鮮豔感,機器幫你調製過你不知道而已,所以我才說最好是三代機身,白平衡準,拍室內有亮有暗有窗外光有室內光+顏色複雜的場景,才能體會了解; 再來就是螢幕,有的人在ipad看有人在三星的偏綠OLED看,有人用幾千的螢幕,有人用十幾萬的螢幕,看圖感受真的會不一樣,在網路上發言也不要太主觀,真的你在十幾萬的螢幕上調好一張圖,自己用別的螢幕一看,可能會吐血,而你不能期待大家都用校正過100%RGB的螢幕看,然後給你好棒棒的讚,所以看開一點,差不多就好,比機器比鏡頭,不如比分享比故事,真的拍得讚,送去比賽就好,至於其他就當資源回收,給"想看"的人看就好,不要像另一個打鳥討論串一樣歪題了
解決了上述雞同鴨講的情況,再來討論鏡頭發色,我個人使用過的,同為蔡司 Loxia > Batis > ZA,至於GM不太好說,因為我沒有長期持有使用,試拍的話大概跟 Batis 互有勝負吧,G 就明顯比較差一些,至於最基本的FE鏡拍起來比較死銳,不夯實,FE鏡水準還比大陸鏡好一些,大陸老蛙鏡顏色就差多了,在大太陽底下顏色都會降一級,但是沒得選的時候還是要用啊,另一家7工匠銳度很差但有老鏡的散景,還是有很多人愛;當你只有兩萬預算,會覺得FE85/1.8 就是神鏡了,但是有幾百萬的時候就會發瘋的去買什麼軍用鏡,其實MTF搞不好更差呢,這就是 Characterization 的追求了
最後,直出的顏色最佳的我投票給 Leica Apo-Summicron-M 1:2/50 AS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