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Sony 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 測試報告!

我是C家/S家雙修的使用者,其實我很感謝FE35 1.4ZA 上市。
它使的我的磚頭(1DX)出勤率大減,原因無有他,就是令人滿意的畫質。
搭配A7ii,可靠的對焦速度,只要吃到一點光線,成品就有著可怕的銳利度。

體積稍大是唯一的缺點,但也是裝在腰包就出門了,比起背1DX,真的是輕鬆太多了。















評測的很詳細,
這顆鏡頭真的不賴,
尤其散景跟畫質真的很優

不過考量到體積跟價錢因素,
小弟最後還是入手 ZEISS Loxia 2/35

然後我更期待90微的評測
吉姆林 wrote:
Sony在今年初的CP...(恕刪)


感謝吉大的分享,

改天來試試中性風格的設定來拍人,

看差異在哪裡

這顆只有散景毒到我,

但邊緣表現似乎沒有很好...要縮光圈才有好表現,

暫時省著荷包...等待新機身的來臨

Weilli wrote:
對於板主中央與邊緣畫質測試的方法是有些意見

1. 建築物中央距離- 感光元件 = d1
建築物邊緣距離- 感光元件 = d2
在這邊d2一定>d1 所以說邊緣圖相本來就不是在焦內,這樣子探討銳利度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恕刪)

其實你的想法才是錯的
好的鏡頭就是要在d2 > d1的情況下還能銳利清晰, 最好的情況是建築物d2跟d1都要在焦內, 這代表像場是平坦的
如果d2 > d1不清晰的話, 這顆鏡頭的像場修正就存在缺陷, 也就是有像場彎曲(field curvature)

為什麼像場要平坦呢?
因為像場彎曲不會因為縮光圈而有改善, 而且還會因為對焦距離較遠而呈現放大效果, 尤其是中間點對焦無限遠時, 旁邊點因為像場彎曲, 清晰的地方可能僅僅距離拍攝者10m, 即使縮到f8也不會改善像場彎曲, 僅能靠較大的景深擴大清晰的範圍, 免強讓不清晰的地方看起來清晰一點, 這樣說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啊

長知識時間 - Field curvature & stop down

ccpc wrote:
我是C家/S家雙修...(恕刪)

用1DX來比當然C太笨重。
不曉得哪裡會有FE35/1.4ZA與ZIESS 35/1.4ZM的比拼文

畢竟如果將來要跨系統使用還是買M卡口會比較適宜!

但是方便性當然是AF專用鏡最優
ccpc wrote:我是C家/S家雙修的使用者,其實我很感謝...(恕刪)
您的女兒真是可愛阿
已經買了1635
也有35 f2.8
正在考慮要不要入手這顆
最近才想要買一顆50mm的人像鏡頭補齊焦段,超糾結的
angy2729 wrote:
不曉得哪裡會有FE35...(恕刪)


ZM 35/1.4接在A7R上畫質會大幅下降(轉自Diglloyd.com)



目前的Sony CMOS設計會讓M鏡無法發揮全力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讚啦~~有股衝動想把我的SEL35F28Z出掉......
====Doc Mike Whiskey==== Crazy fan of computer science
吉姆林大大的原片老是拍的比人家p過的還漂亮。。。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