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C家/S家雙修的使用者,其實我很感謝FE35 1.4ZA 上市。它使的我的磚頭(1DX)出勤率大減,原因無有他,就是令人滿意的畫質。搭配A7ii,可靠的對焦速度,只要吃到一點光線,成品就有著可怕的銳利度。體積稍大是唯一的缺點,但也是裝在腰包就出門了,比起背1DX,真的是輕鬆太多了。
吉姆林 wrote:Sony在今年初的CP...(恕刪) 感謝吉大的分享,改天來試試中性風格的設定來拍人,看差異在哪裡這顆只有散景毒到我,但邊緣表現似乎沒有很好...要縮光圈才有好表現,暫時省著荷包...等待新機身的來臨
Weilli wrote:對於板主中央與邊緣畫質測試的方法是有些意見1. 建築物中央距離- 感光元件 = d1建築物邊緣距離- 感光元件 = d2在這邊d2一定>d1 所以說邊緣圖相本來就不是在焦內,這樣子探討銳利度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恕刪) 其實你的想法才是錯的好的鏡頭就是要在d2 > d1的情況下還能銳利清晰, 最好的情況是建築物d2跟d1都要在焦內, 這代表像場是平坦的如果d2 > d1不清晰的話, 這顆鏡頭的像場修正就存在缺陷, 也就是有像場彎曲(field curvature)為什麼像場要平坦呢?因為像場彎曲不會因為縮光圈而有改善, 而且還會因為對焦距離較遠而呈現放大效果, 尤其是中間點對焦無限遠時, 旁邊點因為像場彎曲, 清晰的地方可能僅僅距離拍攝者10m, 即使縮到f8也不會改善像場彎曲, 僅能靠較大的景深擴大清晰的範圍, 免強讓不清晰的地方看起來清晰一點, 這樣說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啊長知識時間 - Field curvature & stop down
ccpc wrote:我是C家/S家雙修的使用者,其實我很感謝...(恕刪) 您的女兒真是可愛阿已經買了1635也有35 f2.8正在考慮要不要入手這顆最近才想要買一顆50mm的人像鏡頭補齊焦段,超糾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