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索尼發佈的a報告

天知道幾年後sony會搞個D環出來,然後E環就會步a環後塵.....

thats why 專業用戶不會選sony.
我個人的直覺,提出我的看法:
A環的鏡後距長,在光學上有利於成像中央和四週分佈平均在一個平面上。畫質會比較好。
E環的鏡後距短,在光學上不利於成像中央和四週分佈平均在一個平面上。畫質會比較差一點。
所以SONY要發展曲面感光片來改善此一先天性的問題,但即使有了曲面感光片,最終還是得放上平面的螢幕或是洗出平面的相片來做輸出,還是回到了問題的原點。
因此SONY如果聰明一點,只要做好兩種產品的區別,讓消費者自已選擇他們自已適當的產品就好,不要放棄A接環。
我希望SONY做出比A6000更快更精準的對焦,移除半透鏡,移除低通濾鏡,做出A和E通吃的接環,加上可移動式感光片。這樣子我想應該會很棒。
之前423索尼發表會上不是有公布時程表上顯示今年會出一台新的A接環相機?
只是型號未定...。
我原本打算存錢換A77II,看到這表後決定先按兵不動。

在三創試玩過A7II後覺得體積來說談不上便攜,握感不如A77II,
所以不打算換到E接環去...另一方面是手上有SAL1650,對畫質很
滿意沒打算再換,現在就看之前傳言的無反A接環相機是否真的會
出...,攜帶性的話就帶台RX系列交換用就好。

chinjawjan wrote:
我個人的直覺,提出我的看法:
A環的鏡後距長,在光學上有利於成像中央和四週分佈平均在一個平面上。畫質會比較好。
E環的鏡後距短,在光學上不利於成像中央和四週分佈平均在一個平面上。畫質會比較差一點。
所以SONY要發展曲面感光片來改善此一先天性的問題,但即使有了曲面感光片,最終還是得放上平面的螢幕或是洗出平面的相片來做輸出,還是回到了問題的原點。



這跟螢幕或相片有啥關係....這樣就能回到原點

你文組的?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這跟文科理科沒關係吧…
請問您把一半的皮球硬要攤成平面,會遇到什麼狀況或有什麼問題。
點的平均分佈不均勻是嗎?
那麼在製作曲面感光片時,就要預先作成密度不均勻的分佈,要在很細小的粒子上作成密度不均勻的狀態…感光粿粒又這麼複雜(感光粿粒的密度又會影響三原色粒子感光強弱),難度一定很高。所以基本上,我是持比較不樂觀的態度。
個人認為在這個立意良善的討論平台,對任何人發表意見有疑問時,應該注意修辭,爾後大家才樂意來此意提供意見。

chinjawjan wrote:
這跟文科理科沒關係...(恕刪)


同意,和文理無關,和向量矩陣沒學好比較有關聯

現在的手機旋轉特效都是跑矩陣旋轉,實際上你想像的問題大概就和手機旋轉特效一樣的等級而已

感光顆粒? 你是說CMOS元件嗎? 其實也沒想像中複雜,一樣做平面元件,最後CMP削薄後黏合到特殊的記憶合金上面
加熱後令記憶合金返回設計曲度即可


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
曲面後,針對不同焦距鏡頭的設計會有困難,以及曲面後,和原有系統鏡頭會不相容

/h,n wrote:
畢竟 A-Mount 還是有一些好鏡,出轉接環應該是最簡單的方法。



多了個轉接環,總是多一個構件,操作上少一個fu

bob12366 wrote:
Sony 應不致於那麼快放棄A接口,半透反光鏡也才開始使用沒幾年。期待新A接環機得到來。

唐小見 wrote:
丟一台24MP 的A99 II 或 16MP的A99/S 出來吧
這樣至少可以再戰十年
鏡頭就算了吧


對呀~
希望E接還賺飽後
或許願意再出幾台A機身

A...阿

PMMA wrote:
但多了個轉接環,總...(恕刪)


攝影玩家應該沒那閒功夫等a環東山再起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