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為什麼大部分人覺得A7 A7R價格很殺?

全片幅微單眼,肯定是很殺的。不過它是Sony的,規格再高到了實際使用總是多多不足的,自然的厲害的人不論什麽設備都能拍好照片那就另說了。也沒有覺得5萬單機身有很便宜,D600才多少錢呢。
6D+2470 F4L 套裝組---94900

A7+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44980+34980=79960

這樣子的組合,性能上的差異應該不大吧。

6D跟A7的機身性能,不多也是在同一個等級,伯仲之間啦,

相同規格的2470 F4的鏡頭,

Canon家的L紅圈圈對上SONY的蔡司藍標,

應該是不會有誰污辱到誰的問題吼。

但是6D推出已經接近一年,

價格又經過幾次降價,

目前這樣組合起來要94900(公司貨訂價)

A7還只是最新發表的產品,況且還不是KIT優惠套組

公司貨訂價為79960。

價差有14940呢

15000可以做什麼呢?

不好意思,我只想到可以吃300個50元便當

leoliu009 wrote:
6D+2470 F4L 套裝組---94900

A7+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44980+34980=79960...(恕刪)


Canon 6D+24-70 F4 平輸77k買得到
24-70L F4前陣子因為缺貨,所以價格被哄抬不少,所以才用平輸價格比(雖然也是被哄抬了)

a7+24-70mm F4 ZA 平輸的價位不知道是多少

不過應該不會差太多
畢竟a7剛出,價格會比較硬

FF機
在乎體積
a7(R) 首選

在乎性能、又在乎價格、不在乎體積的
6D或D610(D600)
也不會比a7貴到哪裡去...
jenhoxen wrote:
絕對不如幾十年累積的knowhow+技術人員薪資+複雜機械結構成本高.
嵌入式微鏡片的使用範圍及效果,比之真正相位對焦模組相差尚遠

你到底是要講"內嵌相位差對焦"還是要講"微鏡片"啊!?
那個微鏡片是拿來改善感光元件邊角的斜射光"畫質"問題的, 跟對焦可沒什麼關係.

frenkychung wrote:
咳咳...這一點各家...(恕刪)

沒有喔
那個應該是D800E。

就小弟觀點來說,價位與成本向來並不是比例關係,大部分產品價位是根據自己市場價值評斷,通常都會比實際成本高上許多,否則哪有利潤可以做其他看不到的花費。

對於消費者來說,一個產品往往是很主觀,需要與喜好命中就自然感受是不同。


對於那些分秒必爭的職業或需求的人,即使差一點就是天地差別,往往可以選擇的產品選項就只有那些。

對於那些對於35mm系統有所執著,但又想要輕量包袱,轉接使用等,那這台就是。





甚至更進一步推延下去,當初PANASONIC開始無反系統,使得後來大半日系廠商都先後跳入,現在SONY打開35mm無反之門,會出現怎樣局面。(像OLYMPUS發言就有<不排除發展FF>)



假設現在市面變成CANON NIKON SONY FUJI OLYMPUS PANSONIC PENTAX等都被迫出自己35mm無反機身?

SONY這次並不是突然出現,而是很早2012年就已經有謠言在傳在發展35mm機身。




無反和DSLR最大差別是,本身歷史很短,需要的數位機身的技術是比較不會觸碰到像DSLR專利問題,空間是相當大。




happysong526 wrote:
請問重點是因為全片幅...(恕刪)


痾, 光full frame的一顆感光元件就比apsc貴很多了

再加上輕巧的外型設計

我不懂這樣的價錢算便宜有什麼好疑問的?

SONY早從踏入單眼的目的不就很清楚嗎
就是要讓玩家用少少的錢踏入這領域
早從剛開始踏入A100 200 這些人不就是這原因嗎
起碼我就是這樣買了一台A200
玩出興趣,還是跟流行的玩家,自己會去斟酌是否要再投資下去
起碼也因為SONY這個策略,大大的增加這市場的競爭性
雖然現在我已換了6D
但我也很樂見SONY的推新機的速度,可使其他家也要跟著進步
1.無不良嗜好,硬要說的話...嗜睡 2.做啥事都慢慢來...
會覺得殺很大的確實很多是手上有老鏡群的玩家

等上A7/R這2台賣到嚇嚇叫時,索尼就可以順勢推出貴森森的蔡司鏡頭
已經買了機身的新用戶是買還是不買?
跟C/N用家比不利的地方在於索尼用戶不容易借到鏡頭,也沒啥副廠鏡可以選,想要就自己買
就算副廠肯為A7/R出鏡頭,跟原廠蔡司應該還是沒法比

再則是拍照方式
如果習慣一機一鏡一閃,那買A7/R
但像我都裝模作樣多燈拍照,那還是C/N比較保險
至少可以買到便宜的閃燈和觸發器





frenkychung wrote:
咳咳...

這一點各家FF立場不都一樣嗎?

請問您有看到低於45000的其他家全幅嗎? 有的話請舉例

如果沒有的話,怎麼不去質疑其他家賺很大?


第二點 , 您忽略了拿掉低通濾鏡以及3600萬Cmos成本的設計

要不要順便去看看D600 跟D800的價差呢?

您怎麼沒順便問為啥D800 沒低通濾鏡了還比較貴?



35mm格式感光元件良率低、成本很高的問題,這點各家都一樣吧?
SONY跟CANON的感光元件自產自銷,成本應該可以比他廠低些。
假設各廠取得35mm格式感光元件的成本相當,而A7跟A7R省掉部份硬體成本跟組裝費用,
每台成本就是比別家低的,即使攤提縮小機身的設計費用,還是比他廠有價格優勢。
這樣理解應該沒錯吧?

而省掉的硬體費用,從a900的100%視野率觀景窗跟a850的98%價差來猜,
五稜鏡觀景窗的成本應該不是幾百塊台幣而已...

若照樓上講的,6D跟D600價格其實跟A7不算差距太大,
雖然光學觀景窗您可能沒用到或嫌它難用,但它裝在機身上還是需要成本的...

低通濾鏡我就無法理解,只能猜想因為是新技術,而且對成相有正面價值。
所以A7R會比A7多一些錢。


真的吼,Canon公、水的價差這麼大

是不是也就代表了總代理很敢賺??

Sony的公、水貨價差小,

所以,經過比較以後

是不是也就間接說明了SONY公司的售價是比較"合理"的

以致水貨商沒有什麼意願引進。

畢竟,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本的生意是沒人幹的嘛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