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有趣的話題:你家有錢否?你未來會賺錢否?有錢才可以任性。錢有限要花在刀口上。據我的了解,職業攝影師才需要先進相機,提高產速及成功率。業餘人士,用時間技術克服。但是用主流規格(全畫幅)比較不會成器材孤兒。記得學生時期組裝第一台電腦,執著於C/P值,一次到頂。請教電機系同學,他的建議是妥善率售後服務重要。我在相機的花費是一個月薪水。花在模特兒的錢比較多。
...其實很羨慕現代年輕人,拍照基本上已經有手機,即使想買相機也相對普及,選擇又多,性能相對沒話講,不必糾結每按一張都是錢,不得不自我設限,什麼都貴,還有很多狀況不是不想拍,而是根本拍不了,也無後製可挽救;遺珠之憾多到數不清;或許就當時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沒"準備"拍也按不起,現在回看還真後悔沒咬牙多紀錄一些,少吃幾頓也認了;當然,拍攝目的有多個層次,到此一遊或生活打鬧是很流水帳,更談不上什麼"層次",不過十幾二十年後再回頭去看,一樣很觸動人心;錢可以再賺,逝去的記憶買不回;其實別人"怎麼看"一點不重要,也根本毫不在乎;只可惜受限於當年口袋深度與當代器材能力,沒辦法讓回憶更清晰鮮明;所以現在寧願麻煩一點累一點,怕後悔自會認命,體累心安;在目前這個數位影像氾濫的年代,"應該"不大需要再忍受以前諸多的"不便"與限制,差別只在於"已經不錯"或"更好"而已;專門相機並非每個人之必要,除非為了有系統的學習,以及徹底解放更多的拍攝限制;所以"需不需要相機"...當然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心有渴望,吃土也甘之如飴;可有可無,雙手奉上也懶得去用;至於買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基於經驗的選擇,無絕對正解;比較搞不懂的是...有很多(年輕)人為換頂級手機吃土,除了"潮"或"?有面子?"以外,拍照的"進化"真值那些錢?可換鏡貌似比較貴,但資產可以累積,知識經驗可以累積,可以局部升級不必全換,即使跳家知識仍可沿用,新系統熟悉一下即可;同樣一支旗艦手機的價錢,能買能選擇的器材可多著呢(是的,即使二手FF機身都顯得"便宜"了);錢不多就找世代舊一點的收,快門數不高的多的是,撿便宜不難;真正的黑洞是鏡頭,這才是最需要深刻考量計算的;若光是個機身都太緊繃,又無長期準備的打算,不如早早放棄;這是逼不來的;不是相機拿著就"高人一等",貌似"懂攝影了";看是真的想懂,還是跟風以為"那樣看起來比較專業",擺譜?既然已有基本使用經驗,不妨先想想自己是否"用相機真的有差","不用相機實在受不了",而非面對瓶頸不知所以然,以為花錢就可以"解決";"最好的相機就是你手上那一台"這句名言...其實包含許多面相;或許熟悉精通器材的選擇是前提,或許實在沒錢就手上那一台撐著,或許就那台最好帶?然而也可以是知足常樂有得拍就好;這種自己心裡明白的事,問誰都沒用;但信不信由你,這是器材是否閒置的重要關鍵之一;
從接觸攝影到現在15年左右,目前是職業攝影師。現在手上設備齊全,但絕大部分拍案子都是符合業主需求,現在最愛的作品依然是在大學時候,沒錢買新相機,自己賺錢買的D50+kit用最簡單的器材,嘗試各種拍攝的狀況,去拍攝到自己喜歡的作品。那種感動是現在手上幾十萬的器材也帶不來的。
有多少能力就買多少錢的設備,只要不影響到生活,我認為都ok要cp值高的話,就買舊世代的相機,全新的現在買都滿便宜的。像是nikon z6 24-70f4 ,一台也大約四萬八左右還是今年生產的相機,該有的都有,也算是入門機的頂點了,只論拍照的話,不會差z62多少。換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最差最便宜的相機如nikon z30,在2000年來看,都能完爆當時的王者d1就算是2005年的d70、d200,都比不上這台的性能,但當時的人就是拿著他跑新聞,上山下海,所以,我是建議,學生買個便宜的玩玩,像是z30+18-105之類的,三萬上下,剩下的錢,就出門走走 ,能花多少就花多少,等你出社會後,就知道,設備是一直買,但沒有多少的時間能出去好好的拍照了。
2013年買了 A7R跟兩個蔡頭.10年來拍了不到一萬張.2018年之後更沒拿出來拍過.不過搬家以後把設備都找齊了.小孩都開始長大了.準備再拿來拍照.回頭一看現在的相機真是神奇啊.鏡頭也很猛.哪像之前對焦眼睛還要瞄半天.有預算就買吧.買了就要拍.現在的設備看起來是隨便拍都很厲害啊.只要有鈔能力就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