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chen98 wrote:
想請問一個問題如果我...(恕刪)
差不多,但是56MM 開F1.4也沒辦法拍出 FF+85F1.8的感覺
56mm得退一點,拍鬆一些,然後再切,才會有近似感
Hayashi-Kiyoshi wrote:
照片有壓縮感跟散景,...(恕刪)
Chengchen98 wrote:
如果我用APSC 的56mm 焦段 換算等效焦段=84mm
跟我用全幅的85mm 鏡頭 比起來
Chengchen98 wrote: ... 如果我用APSC 的56mm 焦段 換算等效焦段=84mm
跟我用全幅的85mm 鏡頭 比起來
站一樣距離時 看到的成像是不同的嗎....
Chengchen98 wrote:
想請問一個問題
如果我用APSC 的56mm 焦段 換算等效焦段=84mm
跟我用全幅的85mm 鏡頭 比起來
站一樣距離時 看到的成像是不同的嗎?
Hermitissimo wrote:理論上是一回事,實際上測試又另一回事,每支鏡頭鏡片組設計都不同,變焦還會因焦段變化而移動所以變數又更多(還要再加上呼吸效應);多年以前就好奇這個疑問,最簡單的
解決辦法就是固定好上架實測;
比如說我用同一臺機身(當時用的應該是P家GX7),用的鏡頭是原生的35100 F2.8,轉接
的FF鏡是用C家小小白IS以及小白兔,光圈統一開F4,三支鏡頭都轉到實體焦段100mm
(看Exif當然都沒辦法非常正確地”100mm”,正負誤差大約是0.3mm吧),M模式MF,結果實拍
下來有”很類似”嗎?只能說side by side比較很明顯看起來就不一樣,尤其35100壓縮感是看
得出“差距”的,所以當時我對等效視角=相同壓縮感是”存疑的”,不過我只是好奇不是很嚴謹
的科學驗證(目的不在此,樣本數與種類也太少),所以只放在心裏從不大聲嚷嚷,更不會去跟
人家爭什麼,不過已經足夠形成自己的偏見,有特別要求壓縮感的話還是會以FF鏡為基準;
Hermitissimo wrote:
我的疑問比較偏向是“不同片幅”是否真的“等效”,除了散景明顯有差以外,其他是否可以”替代”?
因為拍下來“感覺”就是有”落差”(這並不是很科學),我不是光學專家只是個實用主義者,只能看
畫面說話;不同片幅系統的鏡頭(片)大小與鏡組安排等等等諸多複雜的變數,不是我可以判斷
理解的,所以為求保險起見,有重要用途的畫面還是用比較習慣的FF與中幅去拍,其他的就比較
“隨意”了,該放鬆的時候就別折騰自己,至於“等不等效”就不會在乎了,什麼DC丶天涯鏡或手機
都照用不誤,儘量學習放鬆心情去拍,手上有什麼就用什麼,免得以前老是被女王嫌”渡假像在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