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7R3 v.s. A7m3

初學電腦阿陞 wrote:
感謝大大的建議,我會列入參考,順便補充一下,我手邊還有一顆55mm f1.8z,
也有想過暗光人像拍攝,不知道可不可以用16-35gm的35端,配上55去cover,
其餘早上的拍攝運用24-105或16-35 (不過這方案超貴XD)

我有拍人景或人像時,都會帶C1635F2.8 + SEL70200GM,有時為求輕便行,就把後者換成SEL90M28G(為此特別再哈的),其也還可勝任玩追焦、兼撿微距,「標的」可拍得比誰都大(1:1微距嘛、官方的MTF曲線很優不輸GM)。

55mmF1.8是解像不錯的鏡頭又有較大光圈也輕,但我認為要是拍人景的話,只用1635F2.8可以含蓋比擬,因這一大三元鏡頭的放大倍率都不小,如C1635F2.8L2可到0.22x,標的還可比55的0.14x大而後景也更廣,所以我一直沒有考慮到用它,您既然有了55z那還是可為輕便行時用1635 + 55類同我上述的用法。

而要拍微光情境跟窄狹空間的情調,我是另備有Sigma 20mm F1.4 ART,可近拍到27.6cm、0.14x而含蓋面大但重量也大。專拍人物超近大景我備有LAOWA 12mm F2.8D其放大倍率有0.2x,而專去拍銀河大景可最輕便只帶這頭,其又因採用與A99M2和A7RM3共享有時會這樣一起帶還是輕便

至於24105是一顆相當不錯的好旅遊鏡,也曾考慮專拍風景時只帶它加1635,後體會到要「長景壓縮、錄影」不夠用就放棄,還是繼續延用早具備的C1635F2.8L2 + SEL24240全打到底,其也因早備有大三元的C2470F2.8L2在A7RM2、A7RM3上開個APS-C就可取代,但這頭幾乎被我淡用在廢弛,其實2470F2.8這一級大三元是愛拍人景像的最愛,但對我言很不習慣使用。

刻意用C1635F2.8L2的16mm端去拍的突兀(看「張力」即可):
Panasonic LUMIX 小姐(已分享再引用)
A7RM3 + MB5 + C1635F2.8L2(使用單一快門鍵就可用的AF-S臉孔眼睛跟蹤)


(有人說超近拍背景會很糊,沒有什麼可觀場景,這樣會嗎?)

以上大家參考、參考即可,不是什麼聖經、也沒必要專來作砲。
初學電腦阿陞 wrote:
CPU: Intel Xeon E3 1230 V2
RAM: 16GB
GPU: 1080Ti
存放空間: 目前打算放到外接硬碟(不知道效率如何)...(恕刪)


關於A7RM3檔案肥大,這還沒看到有人談起,就順講一下經驗:

您的PC設備少了「銀幕」和「儲存」二設備的說明!
因這很關鍵在LR上看RAW修編反應的速度,也就是I/O的效率如何,不然其列出的這幾項已很不錯。

我的PC顯卡當初的還比您的低階(但RAM有32GB即Buffer),此時在LR上看RAW檔及編修,用A7R2、A7R3的都可一動作就秒殺。而這時的顯示器解析是1920 x 1200(16:10、24吋),PC儲存系統是SATA III用4顆硬碟合一的RAID 0組合,I/O存取速度可說發揮到盡暴。

後換上4K、27吋顯示器,狀況就下降到4、5秒才殺,又再連成雙銀幕來用,再下降到10幾秒才殺。

如此反應速度我就受不了,只好去另加更先進的4K顯卡(RAM 64GB),變成用二顯卡、二顯示器,然同在原主機設備下,可恢復到秒殺。

也就是說,做這一等事除主機外,顯卡與儲存速度也要夠、而顯示解析可不用太高信息量較低點,其效率才會較好;大家就參考看看!

已分享的引用:
4K銀幕擷取圖

(大家參考、參考即可,愛專作砲者就免了。)

adobeRBG輸出,東方人看會較偏紅,然這是西方人的正常視覺:

這用adobeRGB在大螢幕看大圖時,會有較好深度層次,若用圖紙輸出會更佳;顯示器功能不達的就沒影響(即看不出來)!

AbdA wrote:
關於A7RM3檔案...(恕刪)

個人的電腦不是用4k螢幕 所以我沒有使用心得
但我覺得你4k跑不順是因為你內建的顯卡ram設定給的不夠及沒有支援lightroom的硬體加速
lightroom比較吃I/O及CPU(至少你有一點算是沒說錯)
但4顆RAID0實在危險到爆炸 比相機單卡還危險
記憶卡很少壞 壞也是一張卡而已
硬碟比較容易壞 raid0只要壞了1顆硬碟就整個沒了
連用SSD都比較安全(前提還是看要使用方式及口碑好的廠牌 雜牌就算了)
千萬別把重要的東西放在RAID0的硬碟裡
出事真的欲哭無淚

很想問一件事 A大到底用的是哪一個螢幕?

c230 wrote:
個人的電腦不是用4k...(恕刪)


我也覺得可能是我螢幕的問題,怎麼會感覺這麼的"漂亮"都讓我不敢直視了

lobo730415 wrote:
我也覺得可能是我螢...(恕刪)

我是想問 他一直在說AdobeRGB
想知道他的螢幕是幾%AdobeRGB涵蓋率 設定正不正確而已
電腦 稍微花一點就順了 我6歲的電腦開圖都很順阿XD

8TB的硬碟也才幾千塊

去買一顆就用到死
c230 wrote:
我是想問 他一直在說...(恕刪)

我想螢幕問題不大

有問題的是他的眼睛
文藝青年art wrote:
電腦 稍微花一點就...(恕刪)


嗯,對。經濟的作法,就是如您說的。

有空多聊一下...
我一般都簡單先用LR作粗略檢視調整用,而為了賣點錢、品質與早點可出貨,我還會轉進到PS或其它應用軟體去拆色、合色再加套情境等精緻細搞一番,一有動作的調變,要延遲久點才呈現改變,量少還可、量一大就會非常難耐,而也用Adobe premiere作4K Video影片編輯交附DVD等,就非迅速不可,因客戶廠商都有排期時間,都不能給人待慢錯過,圖紙的輸出目前最大有約一扇門的裱框。

而每每出動拍攝,產量都很大,事後才從中百中選一,然這個信息量是非同小可,單備存就有用到2、30TB以上,有時空才能去作刪、刪、刪...再弄出空間,不然就會如您講的,再買一顆來作保存為快、以防患一旦失落,然用四顆成RAID 0它的總容量不到1TB,而是用來窄出最高I/O效能的運動操作場,那些2、30TB容量都是可熱插拔的Plug & play作法。
AbdA wrote:
嗯,對。經濟的作法...(恕刪)

以我對電腦的了解(其實結婚後就荒廢了 有些觀念可能有點舊)
照你說的4顆硬碟做RAID0
如果是用SATA裝SSD 4顆做RAID0可能會卡在頻寬上 跑不出真正的速度
所以我猜你是用傳統硬碟做RAID0

個人前一台電腦
就是PCI-E SAS卡(adaptec 5805)+4顆15000轉SAS硬碟(Seagate Cheetah 15K.6)做RAID0


老實說 跑起來真的還好而已XD
以現在的標準來說
有很多方式可以代替
就說一個很省錢又"相對"安全的方法
找一顆品牌口碑不錯 走PCI-E通道的SSD(其實SATA的也還OK)
加上大容量的傳統硬碟至少2顆做RAID1
只要好好的正確使用SSD
怎麼樣都比RAID0安全(尤其還這麼多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