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這次C、N新發表的全幅無反鏡頭有對焦尺嗎?


小晨勃道尼 wrote:
索粉崩潰又一篇 從01...(恕刪)



就是有你這種咖,不管討論什麼內容,都要扣個帽子,而且沒完沒了永遠消滅不完。

內容重要還是立場重要?
好,就算有立場好了,
事情很簡單大家都是消費者,
都是花錢買產品的人,
會產生立場也是因為得到好處漸漸累積而成的,

早年C、N盛世,累積了很多忠實用戶,
如今,就規格來講,S確實是把CN壓在地上打,
反而是看到很多C、N用戶放不下成見,
堅持立場的反而是守舊的C、N用戶。

要討論,請拿規格來論,
生不出好產品,批評不得??

扣帽子這種套路看了就煩,
只是浪費版面發洩你個人情緒而已,
無聊又噁心。




潛出水面 wrote:
這個月N、C的新FF無反討論串看下來

真的讓我見識到什麼叫做品牌忠誠
.........

某網路評論家原本大肆抨擊Z機單卡,結果到了R機出來變得又勉強可以接受 (XQD還比SD穩吧...)(恕刪)


如果大大說得網路評論家剛好是雪梨那位先生,他可解釋很清楚,除非您看小姊姊看到喪心病狂

他用C/S兩家,商業案用1Dx mkii,是個在意雙卡的傢伙
Z/R兩台他都僅依網路規格評論,尚未實際使用。

他打槍Z單卡的原因,一方面特規必亡,二來他”覺得“以訂價來看Z7是專業機,應要雙卡
反觀R二分之一左右價格,近似 A7iii定位,所以才勉強接受單卡的缺陷

後面談到R加分原因比較細瑣,譬如補足50L (EF系列中他唯一無法接受的L鏡),內建濾鏡接環的益助等,
簡言之作為1Dx mkii備機, 他覺得R很可以
反觀買Z玩三系統,價格下不了手&沒有比S出彩太多

以上也是憑印象
有誤再請大大指證


潛出水面 wrote:
這個月N、C的新FF...(恕刪)

我沒有所謂的品牌忠誠,SONY CANON的APS-C無反我都買了!(NEX5,QX1,a6000,a6500 / EOS M6)

不過全片幅的無反,我打算放棄SONY A7 III,計劃買EOS R!
因為SONY的FE系列鏡頭實在是太昂貴了(24-105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CANON我覺得最厲害的就是機身的「像差校正」功能。
個人認為EOS R的最大敗筆,就是沒有機身防震!

而NIKON Z6我沒有打算買,因為我沒有NIKON的鏡頭⋯⋯⋯
extreme pig wrote:
我沒有所謂的品牌忠誠...(恕刪)


都不說市價了,說定價
a7iii + 24105 = 3296USD
eos r + 24105 = 3399USD
看不出Canon比Sony便宜
extreme pig wrote:
因為SONY的FE系列鏡頭實在是太昂貴了(24-105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CANON我覺得最厲害的就是機身的「像差校正」功能。...(恕刪)


或許可以去下載EF 24-105 L II 跟 FE 24-105 G 的實拍原圖100%檢視,或許就不會覺得SONY鏡頭太貴了

相隔11年的感動 紅圈圈的中庸之選!Canon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

物有所值!Sony FE 24-105 mm F4 G OSS‧旅遊鏡評測(Canon、Nikon、Sigma 同場較勁!)

其中CANON 24-105 L II 是掛3000萬畫素機身、SONY 24-105 G 是掛4200萬畫素機身喔!

我不是要說CANON差的,畢竟CANON鏡頭價格真的很不錯,我想指出的只是同規格鏡頭,不能直接比價錢,因為可以讓4200萬畫素機身吃下來的鏡頭跟裝在3000萬機身就朦朧美的鏡頭,恐怕素質不在同一基準線上,更遑論價錢直接做比較了

雖然我覺得SONY應該做隻 24-105 沒有G的版本,便宜賣,畫質比照CANON,價錢也比照CANON,省的被人說鏡頭貴

但我仍會選擇4萬元的G鏡...不然我100%檢視會吐血

否則畫質差不多的話,這價差大家都去買24-105 L II轉接了,24-105G 市場上怎會缺成這樣,當然有人說是產能不足、飢餓行銷,這我就不清楚了,或許是吧


另外SONY可是被指著說濫用機身數位修正、不好好打光學基礎,怎地現在在CANON身上又變成專長、優點了@@

其實我覺得CANON紅圈有點濫掛...這樣會減損自己紅圈的聲譽,應該再出個紫圈掛在相對優秀的鏡頭上


waterbluesin wrote:
28-70這種東西沒帶防手震甚至連腳架環都沒做出來的東西也敢賣?
還有人說是技術力表現看了都快笑死

28-70要腳架環?
哈哈哈真是好笑耶
不愧是老人家,手機拍照也要上腳架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這樓越來越歪了,相機就跟跑步游泳一樣,你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管你是哪家,最大贏家還是廠商。
Hermitissimo wrote:
這點之所以這麼重要,有一點基本錄影常識的應該都知道,因為這樣才可以做記號...(恕刪)


您說的這點有點奇怪,
因為一般是對好A點之後把記號分別標在對焦環跟旁邊固定的筒身上,
然後對到B點後再標一個記號在旁邊的筒身上,
之後只要把對焦環上的記號從A對到B就好了,根本完全不用對焦尺。

標在對焦尺上好像沒見過
應該說根本無法貼標記吧?記號也無法貼到尺內,
而且對焦尺那麼小還在鏡頭上方,
那位置你要跟焦師怎麼看啊,別忘了還有一個主攝影在機器前面

更何況大部分的跟焦師不都是直接看第二螢幕放大對焦再跟焦的嗎?
看對焦尺跟焦的我還真沒在片場看過,
一些提籠上的對焦齒輪也是在轉動的前後範圍設定固定螺絲

雖然是電子對焦環,但是一旦對好焦之後,
之後要調焦也只會往前或往後調整一點,
除非你重新開機才有可能變化幅度很大,
不然用起來跟實體對焦環根本一樣啊

而且FE的幾支ZA鏡頭,
對焦環的阻尼滑順綿密,對焦行程也不算短,
手動對焦起來還真的沒啥問題,
手感跟我的ZEISS Planar T* 1,4/50還有Loxia 2/35相比,
只是略鬆了一點而已,差異並不大,
甚至比A-Mount那幾支有實體對焦環的鏡頭手感好上太多
要手動對焦完全不是問題,
而且EVF都直接放大12.5倍對焦了,用眼睛看畫面不是更準確嗎

當然唯一的缺點就是很耗電,
畢竟每個畫面都要放大對焦,拍攝的時間勢必拉長,
加上EVF耗電又更快了,這點是EVF永遠比不上OVF的先天限制

至於對焦尺的有無這點我是沒什麼意見,
畢竟每個人拍攝習慣不同,
需求自然也不一樣,這沒什麼好爭論的


jim80051 wrote:...標在對焦尺上好像沒見過...

當然是在對焦環或跟焦器上啊,怎麼會想到對焦尺上去咧!?

那一段最後一句不是寫著記號在跟焦器上?

wonly wrote:
28-70要腳架環...(恕刪)

sigma:你有什麼意見嗎?
話說,你的手機有2kg重?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