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usam01 wrote:
個人覺得不論SONY、NIKON、CANON 這幾年相機戰場都不會在中幅上.(恕刪)
Sam兄說得有道理.
中幅 Sensor 以最小的 44mmx33mm 來看是 FF 36x24 的 1.68 倍,實際成本應該接近兩倍,半導體晶片面積越大量率越低,產量越低成本越高,尤其是產量嚴重影響成本,另外鏡頭因應成項圈放大重量體積也同步上升,達到一般使用者無法接受的程度,中片幅做到 f/2 光圈大小就差不多極限了,再做到 f/1.4 f/1.2 f/0.95 大小重量會難以想像,就像 FF 200mm/2 的鏡頭出來試個水溫就沒有之後了,廠商也不是笨蛋會硬推,底片時代 中大片幅底片成本差距不大都無法流行起來了,中片幅應該還是鎖住在專業市場,頂多出個隨身機玩玩
APSC 目前是相機廠商主力產品,前面提到量大成本降下來,又剛好接近消費市場600美元的上限,在短期內FF(整個系統)也無法降到這個價位,說要被取代也是很難,Nikon 的 Z環主動放棄這個戰場實在是太愚蠢了,大眾消費者消費能力就在那邊,你要叫一個對手機不滿想買相機的人花超過兩三萬還是有點難度,我觀察許多朋友住豪宅開保時捷但買個 EOS-M 就很滿意了
M43 我覺得很尷尬的定位,因為售價跟 APSC重疊了,目前還能用錄影打開一條生路,當8K 出來之後 M43勢必面臨像素密度問題無法進入8K市場 (目前 RED 8K super-35 比 APS-C還大一些) 繞射極限和熱噪也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以目前態勢大概剩五年光景
一吋或更小的應該會蓬勃發展,或許是多鏡一底 或 多鏡多底 的封裝方式,一寸作主鏡頭 1/2.3 做副鏡頭之類的,目前AI剛起步需要大量大量影像資料輸入,不管是車聯網物聯網,這塊餅大到比目前手機產業還大,無反戰爭打得火熱,但實際影像市場這邊才是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