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兼具輕量與高畫質 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rexlaser wrote:
看板友引用 DxO 的測試報告來比較 S 與 C 的同焦段兩管鏡頭,實在覺得有點怪
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忘了,DxO 這個報告的兩台機身是截然不同的機身
不同比較基準下誰說誰光學比較好... 只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到底誰比較厲害,我想還是請兩管都有的先進,用香爐機關掉數位修正後來測試一個所以然才知道
不然怎麼樣都講不清的



截然不同的機身

不同的鏡頭 , 假設 100-400L 鏡更好

比較結果 100-400L 組敗下陣


結論 ... 5DSR



躺著也中槍的機身
5DsR的確會中槍。因為DXOMARK裡顯示,100-400GM在A7R上只有58成,A6000上剩41成,但A7R2卻來到85成,A7R2那片CMOS能有效的讓相機畫素轉換成有效的畫素。這意義很大,因為向來都是畫素越高,鏡頭撐不住,愈鬆,但Sony的A7R2是逆這規律的。等看看DXO有沒有機會測D850和A9,一個說是42MP,和A7R2相當,一個24MP,和D750/610一樣,這樣就有比較的基礎。
“You create the world that you know” - Seth Speaks
moronNZ wrote:
5DsR的確會中槍。...(恕刪)

D850怎麼裝上EF100-400L?
gelinma wrote:
D850怎麼裝上EF...(恕刪)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
SONY會下放BSI sensor給尼坑嗎?
法客 wrote:



光看樓主照片裡...(恕刪)

你在現場嗎?不然你怎麼知道現場的現實顏色?
MJ6 wrote:
....又一篇被嘴石...(恕刪)

滿可惜的文章!看了五樓確都還是落在無謂的爭吵上。
認真的測試,但確看不到其他用戶強而有力的火力支援。
畢竟ki-min大不是專長在飛羽攝影,拍攝的角度及背景的選擇上皆不擅長,無法看出這個好鏡在飛羽上另人驚豔之處。
相較於N家的80-400mm,甚至是稍低一階的200-500mm,這個鏡頭在飛羽上呈現的是一種「朦朧美」。
我相信廠商的定價一定有他的道理,期待其他用戶更多的美照分享!


法客 wrote:
光看樓主照片裡的膚色...(恕刪)

我隨便拍也比你好看阿

C家新手就是這麼可愛
對N家"買相機只為了超長焦拍鳥"的人而言,現在就在關注批評S家的鏡頭,似乎稍早了些。

"一直很關心"是想跳家嗎?包袱大了,跳家就牽涉甚廣:性價比、拍攝成功率、操作習慣、可用鏡群、周邊完善度、甚至二手價、脫手損失...考慮很多,如有單只為了一顆鏡頭就跳家的資深用戶,應屬極稀有。所以,對上述使用背景的人而言,這顆鏡頭就是"看看而已",再好三倍也不可能置其他因素不顧而下手。

超長焦拍鳥是一個題材,但比率畢竟是少數,這顆鏡頭與A9同時發布,就Sony的範例照與發佈會場布置來看,飛羽題材顯然不是它的主要訴求。用我的話來說:超長焦飛羽族目前不在Sony的目標客戶名單裡。---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喜愛超長焦拍鳥的網友,等Sony推出600mm以上定焦鏡之後,再來看看機鏡狀況吧,目前安心使用手上機器為佳!ki_min大編的話可為參證:

ki_min wrote:
我們也期盼看到300mm f/2.8、400mm f/2.8或200-500mm f/4甚至是600mm f/5.6這些指標性的超望遠鏡頭,我想不是不在乎,只是還沒出而已。我相信Sony會來一定會繼續耕耘超望遠的焦段,不過我想近期之內Sony可能還是會先將標準焦段的定焦鏡補足才是。...(恕刪)


對於一顆根本不想買、也沒試用過的鏡頭,為何要酸言對之或指手畫腳呢?

不如看看用過的人的心得吧:

ki_min wrote:
每次我開始用這顆鏡頭,最大的感想就是:「好銳利!」,從影像的最中間一直到邊角,沒有一個地方不清晰的,就算用的是4240萬畫素的A7RII也完全撐得住。我原本擔心非恆定光圈鏡頭會在畫質上有所妥協,但是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恕刪)


我們不在拍攝現場,不知當時光線與水氣狀況,長焦鏡頭比較容易受水氣蒸騰、夏季熱空氣的"海市蜃樓"現象、空氣品質等干擾,只看單方照片、不做現場同時比對,這樣判斷不同鏡頭的表現容易有誤差。


jenhoxen wrote:
要嘴也看清楚別人文...(恕刪)


雖然不是S粉,不過看到這顆鏡頭還是會有興趣
我覺得sony現在的目標,
應該不是打鳥族吧…

打鳥一族算一算才幾根蔥,
值得sony為了這塊小餅開爐起灶嗎?
恐怕人家壓根兒就沒放在眼裡過,

很明顯sony目前瞄準的是新聞從業人士的需求,
這才是塊專業大餅,

相機作為職業用途的折損率高,
很快就會有汰機潮出現,
如果他廠最近這幾年沒有相對應的機種出現,
sony未來這幾年被新聞工作者接受的可能性就相當高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