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ishinaba wrote:數位修正也是一種技...(恕刪) +1同系統系列鏡頭當然需含機身數位修正才公平不只比光學數修也有修多修少的也會有差異與極限都會影響成績的還有是鏡頭原本設計的方式可能也不盡相同不同系統的鏡頭互比才需要關掉數位修正這才公平
先給K大按個讚,感謝辛苦測試。gelinma wrote:+1同系統系列鏡頭...(恕刪) 個人是不太同意這樣說法!要求測試條件是越客觀,才能避免一些其他問題產生,這個基本原則,若是打破,將會連帶以後其他測試條件,就變成選擇性。依個人觀點來說,16-35與12-24是不一樣焦段設計,SIGMA會特別都做12-24設計也不是沒有原因, 16-35在光學會遇到較多取捨。另外對於拿MTF比較的要注意,並不是MTF高頻數據漂亮就是高解析銳利,以廣角鏡頭來說,受到球差或彗星影響,是在MTF上難以展現,球差正常是會隨著光圈縮小而變小,改善畫面暈眩感,但不一定都是變小。因為像邊緣失光修正會像散干涉,光學變形會和像場彎曲干涉,球差修正會影響散景,近距離像差也會和遠距離修正互打。對於有些拿品控來說,這裡要理解一個問題,光學技社雖難,但比較製造出符合設計來說,製造工藝是比較麻煩,有些設計雖好,但敏感性高,中間組裝或加工偏差,可能就會從極好遍及差,或著畫面不均勻。作幾顆鏡頭和量產幾顆鏡頭,在一開始設計就需要定義好,否則很多是設計很漂亮,但量產穩定性不夠高,甚至偏差很大,很多只能退而求其次,量產較差但較穩定的設計。
johnnyliu3377 wrote:感謝大大的測試12...(恕刪) 之前 lensrental就有MTF測試結果,Sony FE 12-24mm f/4 G MTF Tests就MTF上來說,這顆12-24 G設計相當優秀不過,對焦距離沒有依焦距所短而更近,通常對於遠距離設計是有幫助,可以優化的條件較簡單。
diffusionless wrote:之前 lensrental...(恕刪) 下面影片看起來CF-1124跟FE-1224的解析力差別很大,是因為機身的差異還是價格等級上的差異?因為看上面的圖表,FE-1224的解析力應沒差那麼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TvqTptM6U&t=257s
愛貓人 wrote:紫光和變形(幾何失...(恕刪) 受得了重量的話就選Sigma 14-24 F2.8畫質勝過上面這幾隻,也勝過或打平定焦鏡開F2.8狀態但定焦大多可以開到F2.0以上,那就不同比法了可以參考這裡解析介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E820KYVX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