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測試分享] 讓400D KIT靠邊喘的SONY A200 KIT(內有 ISO 銳利度測試)

說不定之後有機會試到或擁有450D或 ef-s 18-55mm is ,
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在作個PK測試分享,就像這次的分享我完全沒想到
我會有機會用到A200,朋友突然的要買DSLR也是我當初沒想到的.
如果哪天玩出樂趣來了多了個35 F1.4G 135ZA.....也說不定,
那當然又再來個測試分享摟.
當然也是要靠眾多的大大來多推一把(放毒).....呵呵





robert258 wrote:
入C家的體認就是要入手L鏡或白色鏡頭。
要C/P值真的只能minolta ,P家。

這...這...無話可說(猛點頭)

N家鏡頭也不錯,不像C家L非L分那麼清楚



sonysan wrote:
謝謝feng大的分享指導

說指導我還不夠那實力
是大家相同興趣一起來分享參考互相的經驗感覺

秀蓮 wrote:
小弟提供一張照片供參...(恕刪)

KIT在大大手上可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很棒,
我就無法把KIT用的如此好要再多努力加強.


victor hsu wrote:
裝上kenko最便宜的uv
再怎樣的神兵利器都很慘吧...

驚......我朋友的A200 KIT 我幫他裝便宜的kenko uv,
哇哈哈!!
feng wrote:
上禮拜朋友突然問起我...(恕刪)


看了大大的文章~心中小惡魔又蠢動了
年終都快被我花光了啦~
jay_chen0628 wrote:
看了大大的文章~心中...(恕刪)

現在DSLR入門門檻已經很低了價差和DC拉近多了,
真的可以入手了,先KIT組關於其他的鏡頭或配備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可以慢慢來......
sony 18-70真的不錯用,附上a100 + 18 - 70照的,連望遠端品質也不錯,以下是只縮圖至640*480


細部裁切,連細毛也不放過,這kit太棒了

badkids77 wrote:
sony 18-70真的不錯用,附...(恕刪)


我也贊助一張這顆拍的, 對剛入門的朋友來說可以拿來好好練基本功


-後製只有縮圖加框-

小笨賢 wrote:

借問一下喔!!!
那A700 跟 40D 比如何呀!! 一樣是 CMOS 的 CCD, 有差很多嗎!!
抹的多...也不是好事!! 況且...C家的顏色都偏黃+偏紅... 根本不是眼睛所見的!! 有夠假~~

每次都說C家雜訊多低, 別忘... S家 可以大光圈+防手振...



我發現一件事情,這位仁兄,每次都會圍繞著 1.大光圈 2.防手振 3.zeiss鏡頭

你確定你看過CANON拍的東西嗎??下面兩張都是CANON 1D2的色調



確實C家把色調作的很歡樂,但絕對不假~舉凡運動婚紗伸展台;想要得到一種歡欣愉快的味道,非C家莫屬!!

這是同一天用NIKON D300拍的..



N家展現出來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味道,強調亮暗高反差以及銳利的鏡頭表現,整個給人一個嚴肅的感覺..(雖說MM笑的很開心,但給人的感覺就不像CANON這麼歡樂,但對於寫實生態這反而是個優點,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就是NIKON的愛用者!!

不過講到還原現場當時味道的佼佼者,還是非LEICA莫屬,這我相信沒有人反對吧!今天剛拿到LEICA D 14-50mm
今天天氣不好沒機會出去拍,提供一張其他網友用L1+Leica D 14-50mm 拍攝的Sample


別一再過度強調SONY的大光圈 防手振 蔡司等等,只會令人反感,沒人懷疑過SONY的電子元件開發能力
又有德國蔡司的光學技術合作,minolta的優異光學背景,SONY只會越來越好,不過也別睜眼說瞎話,有比較才有真相
SONY消費機的色彩才叫過度後製了,至於數位單眼,我只能說SONY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一台專業級的單眼,不單只有畫素,對焦系統,測光系統,影像處理器,數位演算法才是決勝的關鍵,體育長炮以及飛羽玩家為何多半是C家,自己想想吧~

還有一點防手振技術NIKON早在1994年就首度搭載在相機上了CANON 1995年次之,而要比大光圈請你查查 Leica NOCTILUX-M 50mm F1.0 以及 CANON EF 50mm F1.0L再來說誰光圈比較"大"吧!!


看到樓上的貼圖

我常在想 色調跟機身有關 還是鏡頭關係大點

不過萊卡的色調真的很特別
菜頭是什麼 能吃嗎?
daKKK wrote:
看到樓上的貼...(恕刪)


我想都有關係吧..

daKKK wrote:


看到樓上的貼圖
...(恕刪)


以前底片時代,大家選用的底片不外就是那幾家大廠,FUJI KODAK AGFA等..
也就是大家的條件均等下,不同的鏡頭確實帶來發色上極大的差異,不過迎接數位時代後
其實各大廠在數位演算法的驅動下,在機身上幾乎都有保留各家的特性及味道;
FUJI 以及KODAK 的數位機身保留的最完整,C/N兩家也維持以往一貫的色調,D3/D300
調性跟以往就差比較多了....不知道是否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

至於德國歷史大廠,Leica/Schneider等..調性,色彩還原力等還是很具指標性!(我指的是機身,Zeiss沒數位機身,所以沒將其列入) 看看Panasonic L1/L10 ; Samsung GX10/GX20 可以得窺一二..

所以我認為來到數位時代後,機身決定照片發色,調性的比例已經遠超鏡頭了..當然鏡頭也要有一定水準拉!!我前述條件才成立!!
popo8838 wrote:
不過講到還原現場當時味道的佼佼者,還是非LEICA莫屬

我很喜歡LEICA這張圖的這種味道感覺很舒服很棒.

恩恩,每家有每家的特色看各人喜好,合自己味口對味的就是好的.
SONY消費機過度後製這我領教過家裡就有一台,
但一般消費者就喜歡這樣,SONY為迎合市場色彩就會盡量多作些後製.
我想一些入門級的單眼應該也漸漸會有這種趨向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