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官網E接環~全幅鏡頭真的是不多

全幅本來景深就偏淺了
差個一級光圈其實不是差很多...
光圈大了景深淺, 若要深的怎麼辦? 還是得靠拉ISO
NAX-鴻 wrote:
景深怎麼了?你是說...(恕刪)
rhinocero_tw wrote:
光圈大了景深淺, ...(恕刪)


要沒景深還不簡單,縮光圈調高ISO大家都一樣

縮光圈調高ISO雜質就跑出來了,應該是這樣吧

大口徑大光圈要克服很多技術問題,不是只有差一格?這麼簡單

sk23746 wrote:
要沒景深還不簡單,...(恕刪)


+1

有這種技術有好的價位,誰不會想要有一個大光圈超廣角變焦的鏡頭!

NAX-鴻 wrote:
+1有這種技術有好...(恕刪)


看拍攝題材和個人喜好吧

像小弟就不會買大光圈的「超廣角變焦鏡」

首先超廣角本來就沒什麼淺景深可言,

再來廣角變焦鏡大一格,其体積、價錢、重量馬上漲一截
(以前玩Nikon Canon就買過17-35 16-35 2.8)
拍到後來都變成==>帶出去都嫌累這樣,我反正是不會再
重蹈覆轍

其實很多人應該像我這種業餘喜好者一樣,

1、一開始買鏡頭一定是湊焦段,16-35,24-70,70-200大三元全買齊,好像焦段沒買
齊就會漏掉很多畫面無法拍這樣。

2、看到大圈定焦鏡的畫質及表現手法不是變焦鏡能及,開始買大光圈定焦鏡
之前買contax 就是這樣,一路從21買到200買了8、9顆,每次出去不帶個4、5顆就覺得
會很遺憾,都那麼棒,不帶出去好嗎? XD

3、A.發現自已最能掌握,最喜歡拍的鏡頭就是那幾顆,開始對那個鏡頭能表現什麼
有多一點的理解.
B.我TMD的是出去玩去拍照的,又不是去健身的,帶一整包鏡頭出去作啥?

4、最多帶三顆,二顆、一顆也可以自已拍的很高興,定焦又小光圈又大更棒,開始肖想有沒有
又輕、又小、光圈又大、畫質又好的定焦鏡 (A7系列剛發表時很多人轉接Leica M鏡就衝這點來)
甚至只帶一台Point&Shoot 像底片時代的 Contax T3,現在的Leica Q或Sony Rx1R。

這樣1234走下來花的錢,買的時侯總有很多理由,回過頭來算,發現攝影這種興趣實在很燒錢

不過這種事很Personal的,我講了一堆,一定很多人還是照樣要1234走一趟的,無解


airdmo wrote:
全幅本來景深就偏淺...(恕刪)
文章不到十五字不得po,其實是一種作生意的的方式
相較於全幅鏡,APSC鏡更是少得可憐

SONY最近根本都沒有發表新的E環APSC新鏡頭.
tony46 wrote:
相較於全幅鏡,APS...(恕刪)

E鏡是APSC的專用鏡頭,
FE鏡也是APSC的鏡頭,
通吃,

jill1124 wrote:
E鏡是APSC的專...(恕刪)


fe鏡裝在aps-c機上頭重腳輕就更嚴重了...
的確是可以裝,但算上重量和焦距轉換率,相信沒多少人會想這麼做...
airdmo wrote:
fe鏡裝在aps-c...(恕刪)

很多FE鏡並不重,
未來有打算升FF的大都也會選FE鏡,
一些E鏡沒有的焦段,
或口碑不錯的鏡頭也很受歡迎,
比如90G,5518z,
頭重腳輕是一種誤導,
手拿器材是托著 重心不是 中心,
通常鏡頭的中央畫質較佳,
給APSC用正好,
謝謝j大好意的提醒.
我知道fe鏡可以直上apsc的機身、但是apsc機身只使用到一部份fe鏡的鏡片面積、這樣不是代表多出來的鏡片材料和結構都是apsc機身多餘的重量和體積負耽?
或許在一些定焦鏡上,體積重量差異可能不大.但是如果是"大光圈恆定變焦鏡"或者是"望遠打鳥鏡",那差距不曉得會有多少(重量和體積)?
另一方面,我未來也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
所以才會希望sony持續更新e環apsc的新鏡頭.
當然,如果一直持續不出apsc新鏡頭,而我又有焦段光圈須補足的地方,還是可能會先入手fe鏡來填補apsc的空缺.等到apsc出了該焦段光圈的鏡頭後,再把fe鏡賣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