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sama wrote:
且讓小弟先說說當時...(恕刪)
空氣大的這篇整理,確實給了許多想要了解M42浩浩蕩蕩的鏡頭行列的朋友,一個很大的幫助。
對於鏡頭的排行這事,您的看法很有道理,光軸、鍍膜、玻璃脫膠等等,都給排序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不過玩了一陣子後,由於我也放棄針對解像力這點作出絕對的排序了
最多也就是看看全開焦點色散、變形、與散景這幾個指標了。
估計在兩鏡落差明顯的情況下,一個相對的關係還是不難抓出來的。
例如Schneider/Isco的35mm與Leica R35 F2的全開解析度和色散,就大致能讓我對兩者的定位有個概念
知道前者雖好,但約略是在什麼程度,而後者又約略在什麼程度。雖說老鏡沒有個標準售價,不過在心裡對它表現有底的情況下,對於選擇還是很有幫助的,例如某顆鏡的實際表現等級,其實大約也不過是另一廠牌哪顆鏡的水平,那值不值得這價就比較心裡有數了。
又或者像某個知名系統的鏡頭,由於稀少,其性能在網上被過度的放大,價格被炒到5萬之譜,但實際上在幾個人的實拍當中,測試下來的表現連另一廠3萬的鏡頭都不如,那麼也很能讓人分辨網路上許多有爭議性的評語。
空氣大的心得很有意思,老鏡是邪道。
其實嘛,新鏡也挺邪的,價格是一年比一年還狠,還記得10來年前
Canon的大三元都是3萬多定價,後來不知不覺都出現5萬的數字了
蔡司和萊卡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在我心裡,無論是老鏡與新鏡,只要是玩攝影,都是用光的藝術。
但不沉迷這個,總會也沉迷別的,那就認命些,與同好一起沉迷吧
有時拍拍照、有時上網逛逛新器材、有時來到論壇跟同好拌拌嘴
順帶分享一下自己那玩票心態的幾張片子
也是不壞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