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所在乎跟質疑的論點則是景深與畫質,並不是他看不出畫質好不好。
很多朋友回文似乎可以稍微站在同理心上面回文,
一昧撻伐似乎也不見得能幫助樓主,
更不見得能讓本討論串「健康討論」。
個人認為全幅的景深較淺,
確實會比「殘幅」機更容易偏離對焦面,
但是這應該是可以利用「泛焦」去克服的問題,
樓主可能是在室內館試拍不夠深遠,加上非廣角鏡,
所以拍出來的效果總是「脫離對焦面」,(用詞不好請見諒)
相對之下殘幅機反而比較容易可以達成全面清晰的照片。
但這並不是說全幅的畫質不佳或者景深問題難以克服,
樓主有提到他已經有利用縮光圈+拉高ISO的方式處理過,
只是效果仍不明顯,讓他覺得殘幅拍出來的效果還比較好,
這時能建議的就只有超廣角的鏡頭,
或者想辦法讓自己退到一個可以讓館內環境可以達到一個比較深遠的角度去拍。
全幅畫質的優異性可以提高到什麼程度呢?
單拍樹可以100%檢視數樹葉,
單拍山景可以100%檢視數樹叢,
光影變化跟色階高出殘幅不少個百分比,
夜景、室內拍攝與光源不足的情況下,斷階、色塊的情況絕對會少掉很多,
(更何況SONY殘幅的高ISO夜拍色塊有多會,用過都知道,因為抹太大)
理論上樓主所提到的需求:拍教堂內部整個大廳,回國百分百放大檢視那些彩繪玻璃,雕像
都還算清楚,可是我擔心全幅機如果要達到這需求,是不是就得個別特寫才行?
答案是,全幅只會更清楚!
所以必要性有沒有,有的!
只是要考慮的層面也不少啦,
1.全幅紀錄的更細微,些微晃動也能在照片中察覺,安全快門要比殘幅還高,旅遊中也沒那種功夫讓你架腳架慢慢拍。
2.全幅的每顆鏡頭基本上都比殘幅的貴、重、大(A7系列除外),週邊也相對較貴,旅拍,真的要慎重考慮。
3.平價全幅的連拍速度還是比不上SONY的殘幅,旅拍常見的跳拍、漂浮,要用的時候高速連拍還是真的很不錯。
因此,樓主目前想到的解決方案是
1. 一樣一機到底,但升級更好的APS-C機種
2. 入手全幅,但只有拍大景才使用,其他紀錄用APS-C或高規格小相機(如RX100M3)就好
1.請參考A77II,機身絕對可以升級有感,多出來的錢可以投資一個旅遊鏡或閃燈。
2.這樣一來,旅行還得雙機在身,不見得為了100%檢視的優異畫質投資全幅,除非喜歡拍人像。
wildball wrote:
大家好,這問題應該是...(恕刪)
版主應該是要先知道自己要拍到什麼程度的照片,小弟去年去歐洲蜜月10天,也只帶了A6000+18-105G小旅遊鏡而已,也沒後悔要帶超廣角鏡頭或是全片幅相機之類的。所以就是看你的需求要到什麼程度。(以下是小弟的照片,照片沒修,傷眼請見諒)



全幅,一般因為拍的畫面會比較大,如果你有需要修繕時會比較有優勢。
可是,別忘了,該擁有的技巧不是光換全幅就馬上打通任督二脈喔。
還有,相機是死的,有它的極致點,不是無限制的飛馬行空,有些是需要PS美化的,當然有人討厭,只是我能說的是凡事都有極限,不能像人眼一樣的視覺,所以,見仁見智囉。。。
我是老雞A850。。。
福壽山。。

101

泳裝。。

夕陽。。

大稻埕。。

為了不讓N跟C專美於前,我就狗尾續貂獻醜了。
重點是,你拍攝地當下,能否預知我拍啥麼,不足的我回去PS時要做啥麼,美的呈現因人而異,不過我想表達的是器材歸器材,觀念歸觀念,技巧歸技巧。。。
醬子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