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0622 wrote:人像感覺好像假假的,不知道機身本身有加東西還是減東西,還是有自動柔膚處理,小圖看起來就不太自然了(有點像早期的小數位相機高ISO,糊糊的)。下面這張更明顯,頭髮都是糊的 建議來相機版看文章可以不要只看照片,內文也可以一起看嗎?明明就交代很清楚,事後還要幫你找答案很
吉姆林 wrote:內文補上囉~!★ A...(恕刪) 不敢反駁賀大師,只好引用吉姆皇的言論其實我覺得普羅大眾為了提升快門速度一定是先考慮大光圈才考慮高ISO要論景深變淺為何不論高ISO顆粒提升?--------------------------------------覺得為砲而砲
luswtin wrote:抱歉,因為上班看還真的漏了那這樣看來是沒4.5級那麼厲害 如果是說微距那組防手震測試的話,官方講幾級在這個測試狀態下其實都不準要用一般焦距測才是一般廠商對於防手震級數定義的使用狀態就像 Canon 的當家微距 100L 就在官網說明寫到 "正常拍攝約4級防震效果,1.0x微距模式約為2級防震效果"所以拿微距模式來當作防震功能級數參考,會有很大的誤差
吉姆林兄測試的很辛苦,也感謝帶來許多第一手的訊息。老實說在那戰攝影觀念意義其實不大,實在無須再那鑽牛角尖,大家互相尊重,好好討論不是很好嗎?如果對版大的文章有不認同的地方,表達的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但看了只會覺得: 有必要用這種口氣回文嗎?吉姆林 wrote:建議來相機版看文章可...(恕刪)
人像部份應該是吉姆林兄有開柔膚吧?sony的直出調性是偏銳利取向的,應該不會有糊糊的問題另外,感覺這次戶外取景的天氣似乎不太好大部分人像照都有些霧翳感最後,防手震級數這種事情應該跟搭配的焦段、拍攝距離有關個人經驗是越短焦、越近距離,實際的防震級數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