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7+2870 V.S A6000+1670z 哪個才是升級?!

diffusionless wrote:
怎麼出現新光學理論?...(恕刪)

哇...太深奧了...對我這個新手而言...跳過好了(飄走~)

edc218 wrote:
所以我雖然入手了A7R
到現在還是捨不得把NEX7+E24蔡與Touit 32mm賣掉呀讚...(恕刪)

完全同意
雖然有繳稅的壓力,還是拋不下手啊
Meet Vampire:http://blog.xuite.net/tim13/vampire

tim_13x wrote:
完全同意


E24 確實是最令人不捨的鏡頭

碧砂漁港的騙人布 wrote:
嗯~以SONY本身來...(恕刪)

樓主:

對於可交換鏡頭系統,您首先就得先考量鏡頭部分。

其中應該優先考量原系統設計鏡群,因為在最後使用中,還是原系統鏡群是最合適。


現階段來說,E接環APS鏡群對於常用廣角變焦與大光圈,標準變焦與大光圈等鏡頭都已經齊全可挑。

而您手邊也有ZA 16-70/4,對於現階段來說,APS系統選擇是比較合乎需求。






再來較大片幅的威力,其實就只是簡單,把看起來同樣畫面,用較長焦距投影獲得一張大張成像,也就是起始物=>影像壓縮較小,所以雖然小片幅因小成像圈在光學設計上難度較低可以做到更大光圈與更高解析力。
但是鏡頭解析提升敵不過成像倍率差異。
下面最小正片底片就是35mm,也就現在所謂全片幅。

所以同樣全片幅使用28mm廣角,那大型相機是需要用150mm焦距才可以獲得同樣畫面,這個也是大型相機往往腳架不離身的原因之一。

一些資訊可以參考wizardry91不使用全幅相機的原因(105樓)

當初35mm系統崛起,並不是因為他的影像品質優秀等性能,而只是因為小片幅,使得系統輕量易使用,較短焦距就可以獲得同樣視角,隨時可以拍攝使用,像是戰爭時候。







對於E接環現在狀況,其實過去就已經發生過,像是NIKON在2006年才公布APS系統是目前數位最佳方案,2007年推出首台35mm全片幅D3,一開始也是很多DX用戶,放不下手上DX鏡頭,而在FX機身使用,而NIKON DX鏡頭有不少成像圈較大些,還可以使用,有些則是得裁切才能看。
但是最後呢?
大半這些用戶都是賣掉DX鏡群,重新買FX或著用手上以前35mm系統鏡群。




為何?
先不論35mm系統影像與裁切APS影像差別,單純就敗家來說,基本上需求是自己敗家慾望找出來。

講更白一點,對於攝影,能夠按下快門完成曝光就是完成一台相機需求。

至於測光 對焦 操控獲著其他額外功能,其實只是輔助或延伸功能。
這個也是相機鏡頭得二手價值會降比較慢些,而一些廠商即使牙膏慢擠,也不至於大大影響。








今天是不是買下A7+16-70,或著A7+28-70,或著A6000+16-70就可以高枕無憂?
這個是不太可能!

需求與目標是隨時看著科技改變而改變,日後推行其他鏡群想不想買,推出機身想不想換?













很多高手提出很多面向的討論,學習很多



個人淺見是,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有他的應用訴求,所以只要用最低的成本滿足自己需要就是最好的,無關乎產品本身的設計。有時候看完討論就想到上星期還去拍正片的6x6片幅相機,以現在攝影功能需求,應該是丟到地上大家還嫌重不想檢吧 但我還蠻享受拍完用哈蘇幻燈機看成果的過程...

回歸主題...以樓主的需求A6K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等到以後有要拍攝的主題無法發揮時再考慮更換系統,喜歡攝影的人最後都是防潮箱一台一台的買啦...





diffusionless wrote:
樓主:對於可交換鏡頭...(恕刪)


感謝大大發表這些非常深奧又基礎的文章,小弟會好好研究研究!!

似乎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沒有一點基礎知識,真的很容易就陷入迷思中而被了慾望給淹沒……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