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DXO發布SONY FE24-70F4ZA分數 優勢擊敗尼康佳能


l111210 wrote: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恕刪)

支持個
l111210 wrote: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知道大多數鏡頭都是縮光圈後的表現較佳,
所有才有「縮光圈無爛鏡」的說法,
但DXO用最大光圈測的目的
是為了讓使用者知道該鏡頭最大光圈下的表現
藉此測試在低光環境下那支鏡頭能夠提供使用者更傑出的表現。

所以可以發現「DxOMark Score」這欄
全部都是用該鏡頭的最大光圈下去測的
不論定、變焦鏡皆是如此
像EF 24-70 就是「Best at f=24mm & f/4」
如果換成一般50mm f1.8的標頭就是「Best at f=50mm & f/1.8」


H兄說的是對的,
例如E1650這顆鏡頭最大光圈是F3.5~F5.6, 但是其DxOMark Score卻是best at f=16mm & F/4
並非使用最大光圈F3.5做測試
http://www.dxomark.com/Lenses/Sony/Sony-E16-50mm-F35-56/(camera)/736

DxOMark Score看來並不適合做變焦鏡跨系統的比較
一個在24mm下的分數, 跟另一顆鏡頭在35mm下的分數, 應該不適合拿來比較....

Sony/Canon這兩顆鏡頭, 看measure部分的結果, 個人覺得是Canon勝

eprice的實拍測試也認為Sony這顆即使收光圈至F8~11照片邊角依然不扎實, 中央F4亦屬一般
http://www.eprice.com.tw/dc/talk/1433/4892903/1/rv/sony-a7r-review/

輕巧和畫質, 目前看來仍屬trade-off
ssword wrote:
H兄說的是對的, 例...(恕刪)

真的耶~
我又去查了其它鏡頭
的確有一些不是以最大光圈為準
但這樣好像和DXO自己的說法不太吻合

ssword wrote:
DxOMark Score看來並不適合做變焦鏡跨系統的比較
一個在24mm下的分數, 跟另一顆鏡頭在35mm下的分數, 應該不適合拿來比較....
Sony/Canon這兩顆鏡頭, 看measure部分的結果, 個人覺得是Canon勝


同意
DXO測的感覺比較像是機身+鏡頭的綜合戰力
不能拿來當作純粹的鏡頭表現
我想這也是DXO會列上許多機身讓人選的原因

ssword wrote:
eprice的實拍測試也認為Sony這顆即使收光圈至F8~11照片邊角依然不扎實, 中央F4亦屬一般
http://www.eprice.com.tw/dc/talk/1433/4892903/1/rv/sony-a7r-review/

我覺得eprice測的比較不精確
推薦韓國網站測的【點我
這網站的測試詳盡很多
暗角、變形、星芒都有實拍
還有中央、邊緣各光圈局部CROP的比較
我覺得中央F4算挺不錯了
邊角是真的差強人意
這邊也有一篇評測
個人覺得頗中肯

也能理解FE70200G體積重量跟競品差不多的原因
就是在畫質的堅持
(其實性能也很不錯,雙線性馬達.對焦鎖定鈕.對焦範圍切換鈕.防手震開關&模式按鈕)

tyf000 wrote:
DxOMark Score 的內容和用途,在這邊寫得很清楚.
http://www.dxomark.com/Reviews/DxOMark-Score/DxOMark-Score-design
雖然我覺得跟什麼低光源拍攝八竿子打不著.


DxOMark Score:
1) 要是一個單一值
2) 全焦段平均
3) 考慮到最佳光圈
4) 用RAW量測
5) 與解析度成線性正比
6) 與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成線性正比

DxOMark Score呈現鏡頭-相機組合在全焦段與光圈的平均表現

DxOMark Score是在低光環境下(150lux, 曝光時間1/60秒)測量. 選擇此條件是因為我們相信低光表現對現今的攝影很重要, 對攝影師而言, 知道鏡頭在開放光圈下的鏡頭表現也很重要

*以上翻譯自DxOMark
==========================================================
**以下是個人想法

1) DxOMark Score是一種"鏡頭與相機組合的整合平均表現", 依個人來看就是一個系統表現的總評分
2) 看measurements的量測報告, Canon表現應該比Sony好, 但是Sony的DxOMark Score在Canon之上
我覺得DxOMark在打自己槍
3) 為什麼要考慮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 這應該在評感光元件的分數時就量測過了....
4) DxOMark說要給開放光圈的鏡頭表現, 但是E1650的DxOMark Score卻是best at 16mm F4
我覺得DxOMark在打自己槍(此為考慮"DxOMark Score", 不是"measurements"的部分)

GanNiLauMu wrote:
說到NEX的操控~ ...(恕刪)


A200、A700、A900、A99、Nex5、A7。。我用得蠻熟的。。
S、N、C的用法差別也清楚。。
不知有資格說話嗎?

等你用過最新的Sony才來胡說八道吧。。
悲しみの向こうに、微笑みがある KoiNmove.com www.flickr.com/photos/koinmove
ssword wrote:
DxOMark Sc...(恕刪)

下面這段跟它舉例的 table 才是重點
DxOMark Score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maximum print size of the average quality. Obviously, any photo can be printed at any size, but beyond a certain point, a larger print does not reveal any additional details to an observer at close distance.

簡單說就是大圖輸出來比,細節豐富的圖可以印越大,DxOMark 分數就越高
所以才會直接跟 sensor 解析度成正比.
什麼低光拍攝、開放光圈云云...那些是寫來唬人的
追高畫素規格的才需參考這個分數,一般只塞滿全螢幕賞圖的人可以完全無視.

tyf000 wrote:
一般只塞滿全螢幕賞圖的人可以完全無視.


sensor解析度越高,通常sharpness的值也相對越高
請問t兄是否認為DxOMark的sharpness數值高,對於全螢幕賞圖者可無視?

會這樣問是因在下認為,
全螢幕賞圖時的銳利與否,是取決於sharpness值/總畫素,而非sharpness值本身...
ssword wrote:
請問t兄是否認為DxOMark的sharpness數值高,對於全螢幕賞圖者可無視?
基本上,我不會把 DxO 的數值當成依據.
我只會從實拍照片去判斷鏡頭的表現,對於毫無佐證資料、無法進行驗證的數據不作評論.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