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家怎麼看待這次的N家全幅降價

相較之下,因為A7的價低及輕量,早已蠢蠢欲動開始計畫
但這時N家的降價,的確有讓我開始猶豫並暫緩慾念
不知諸位行家對於這兩機(D610)可有客觀評價給小弟參考取捨?

小弟算是半外行,還停留在SIGMA SD9 及Minolta 7D的時代,
手邊有這兩家的鏡頭各3支,也很不好轉手
在此請教行家,請問:
1.>這些鏡頭可用於A7嗎?(或接轉接環?)
2.>SONY 的所有E接環鏡頭都適用於A7嗎?
3.>市場上(網購)標出的A7產品標準配件有含電池及電池座充嗎?
(有聽過有人說要另購才此一問,但買相機不含電池那也太????)
謝謝!
不好意思再請教
4.>請問現在買平行輸入貨風險會很高嗎?都會有中文介面嗎?
(記得以前平輸貨大多無中文介面)
什麼A7賣那麼便宜 迫使 D610降價有的沒的 這種假設純屬bull shxt
之前已經說過,真要互砍,C、N老早可以出手,不會看著其他家搞得紅紅火火,N家卻出個偏離APSC甚遠的1吋的微單,C家搞個對焦半殘的EOS M。

有些東西之所以貴,不為別的,只因量少,定位在小眾市場,比如過去的全幅、中片幅等
由於量少,每台的單價、獲利就要夠高

單純以感光元件成本論,FF不可能跟APSC相差數萬元,但是做成相機 基本相同規格、就只片幅不同,FF就比APSC貴上數萬,這是因為FF定位在少數的專業用戶。

A7開的價格,並不是因為什麼外星科技使得FF成本大降。而是跟D600、6D一樣,準備啣接過去APSC片幅的進階升級用戶。這個APSC用戶的基數比FF大,瞄準的既是原有APSC用戶的市場,因此量也就較大、定的價格也就隨之降低。但在性能上仍然有所閹割,跟高價位的FF有所區隔。

整個格局是這樣的,手機取代了不少原有DC市場,於是DC必須提升畫質,拉開跟手機的差距,這樣消費者才有買DC的誘因。DC提升了,原有單眼也必須提升,拉開跟DC的差距。就這樣整個相機市場畫質往上提升一級。
整個一連串提升的起因最主要是因為手機的照相愈來愈強。此外還有三爽這個虎視耽耽的潛在性對手,因此各個級距日本廠商必須卡得緊緊的,不給其切入的空間。如果SONY遲不出全幅微單而三爽先出了?如果三爽先賣出量,賺到第一桶金,它就有能力在全幅微單打價格戰,日本廠商有可能因此全線損失慘重。
所以在微單跟DSLR這二條路線,各有FF降到過去的APSC消費市場,本就是日本相機廠的既定的計劃。

那原有的FF專業用戶要升到哪? 顯然目前性能還是做著市場區隔,低階的FF性能不如高階的,而且更高畫素的FF CMOS早就研發出來,只是看時機放出來而已。而且高價的專業市場不比消費性市場,產品周期一向拉得比較長。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瑪爾Gy wrote:
什麼A7賣那麼便宜 ...(恕刪)


這次降價是台灣特別明顯吧
跟原廠的定位不定位關係不大

單純就是台灣N家代理商開價太高,不降客源會被吸引走
降了事實上還是賺

瑪爾Gy wrote:
A7開的價格,並不是因為什麼外星科技使得FF成本大降。而是跟D600、6D一樣,準備啣接過去APSC片幅的進階升級用戶。這個APSC用戶的基數比FF大,瞄準的既是原有APSC用戶的市場,因此量也就較大、定的價格也就隨之降低。但在性能上仍然有所閹割,跟高價位的FF有所區隔。



照這樣的邏輯

所以說 C N 先前推出 D600 , 6D 時候的價格 , 沒有準備搶佔 APS-C 升級的用戶?

還是說因為 D600 , 6D 量少 , 所以定價比較高?

都不是吧 ... ?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