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說過,真要互砍,C、N老早可以出手,不會看著其他家搞得紅紅火火,N家卻出個偏離APSC甚遠的1吋的微單,C家搞個對焦半殘的EOS M。
有些東西之所以貴,不為別的,只因量少,定位在小眾市場,比如過去的全幅、中片幅等
由於量少,每台的單價、獲利就要夠高
單純以感光元件成本論,FF不可能跟APSC相差數萬元,但是做成相機 基本相同規格、就只片幅不同,FF就比APSC貴上數萬,這是因為FF定位在少數的專業用戶。
A7開的價格,並不是因為什麼外星科技使得FF成本大降。而是跟D600、6D一樣,準備啣接過去APSC片幅的進階升級用戶。這個APSC用戶的基數比FF大,瞄準的既是原有APSC用戶的市場,因此量也就較大、定的價格也就隨之降低。但在性能上仍然有所閹割,跟高價位的FF有所區隔。
整個格局是這樣的,手機取代了不少原有DC市場,於是DC必須提升畫質,拉開跟手機的差距,這樣消費者才有買DC的誘因。DC提升了,原有單眼也必須提升,拉開跟DC的差距。就這樣整個相機市場畫質往上提升一級。
整個一連串提升的起因最主要是因為手機的照相愈來愈強。此外還有三爽這個虎視耽耽的潛在性對手,因此各個級距日本廠商必須卡得緊緊的,不給其切入的空間。如果SONY遲不出全幅微單而三爽先出了?如果三爽先賣出量,賺到第一桶金,它就有能力在全幅微單打價格戰,日本廠商有可能因此全線損失慘重。
所以在微單跟DSLR這二條路線,各有FF降到過去的APSC消費市場,本就是日本相機廠的既定的計劃。
那原有的FF專業用戶要升到哪? 顯然目前性能還是做著市場區隔,低階的FF性能不如高階的,而且更高畫素的FF CMOS早就研發出來,只是看時機放出來而已。而且高價的專業市場不比消費性市場,產品周期一向拉得比較長。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