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Sony的行銷策略?


slayer8x wrote:
只能說6D和D600...(恕刪)

同感

Mobile01 Care wrote:
這不就是E-mount 及FE-mount 的martket position ?
SONY很厲害的啦

是的,所以SONY要棄掉反光鏡系統,
現在主攻無反.
FE-mount的佈局要更加強,加快,
如果只是為了怕打自家產品的理由而延滯,
對SONY未必有利.

slayer8x wrote:
只能說6D和D600...(恕刪)

其實並不是CN有意對SONY,實際上這些日子以來是很早就有個規劃。

當年NIKON在2006年Nikon 否認全片幅的可能性?

接著2007/8/201DS3 40D發表,這部份三天後NIKON發表Nikon絕地大反攻,D3(全幅)、D300發表,主打超高iso。


2008年NIKON緊接著D700 DM外流,接著7月就發表D700,SONY緊接發表A900,後面這時候CANON來個賣關子配合中秋月圓搞顆月亮故作玄虛,同樣打高iso與中高畫素,後來同年底在5d2上市中nikon也推出d3x這台24mp高價高畫素機種。


也就是原本當年只有canon有ff機,而後來nikon推出之後,不只有而且還是三種價位群。


後來sony在2009年就推出平價A850機,沒有獲得預期銷售結果,當然這部份市場是後面cn想要推廣部分。
實際上從2007年nikon開始大量更新fx鏡群,其實就已經顯現其目標,高中低階fx鏡群一顆顆更新。
像是
廣角變焦
14-24/2.8
16-35/4
18-35

標準變焦
24-70/2.8
24-120/2.8
24-85
28-300

望遠變焦
70-200/2.8
70-200/4

300MM以上望遠變焦
200-400/4
80-400
70-300


2013
AF-S NIKKOR 800mm f/5.6E FL ED VR
AF-S NIKKOR 18-35mm f/3.5-4.5G ED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2012
AF-S NIKKOR 70-200mm f/4G ED VR
AF-S NIKKOR 24-85mm f/3.5-4.5G ED VR
AF-S NIKKOR 28mm f/1.8G
AF-S NIKKOR 85mm f/1.8G

2011
AF-S NIKKOR 50mm f/1.8G

2010
AF-S NIKKOR 35mm f/1.4G
AF-S NIKKOR 200mm f/2G ED VR II
AF-S NIKKOR 85mm f/1.4G,
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 and
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
AF-S NIKKOR 200-400mm f/4G ED VR II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
AF-S NIKKOR 24mm f/1.4G ED

2009
AF-S NIKKOR 300mm f/2.8G ED VR II
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2008
AF-S NIKKOR 50mm f/1.4G
PC-E Micro NIKKOR 45mm f/2.8D ED and
PC-E Micro NIKKOR 85mm f/2.8D
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PC-E NIKKOR 24mm f/3.5D ED

2007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AF-S NIKKOR 400mm f/2.8G ED VR
AF-S NIKKOR 500mm f/4G ED VR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minway190 wrote:
SONY一直引以為自...(恕刪)


到頭來Sony影像事業的本還是攝影機這一塊,

專心把E-mount 搞起來,

一來可抵 Canon, Panasonic對Video Camera「低階」市場的進逼,

二來挾Nex之勢,讓有心的user從家用到商用轉換過程可以更加平順,或是來分擔成本,
才有本錢來養Amount

giorgiowest wrote:
到頭來Sony影像事業的本還是攝影機這一塊,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MINOLTA雖創新有餘,但廣告不夠行銷作得不好,所以才會收攤。
憑著SONY超強的廣告行銷,照理應該應該從此業績長紅,可望超N趕C!
但多年之後,a系統至今仍是坐三望二...
原因何在...

minway190 wrote: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MI...(恕刪)

應為e接環賣的比a接環好太多了...
現在無反微單眼幾乎是sony的天下...
sony一定避短揚長的
再說sony已經在攝影vg900弄個ff了
a接環也有ff
dc也有ff
缺nex的ff了..
不過鏡頭群還沒備齊就很點讓人擔憂...

minway190 wrote: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MI...(恕刪)

主要是交換鏡頭系統的大戶,通常是那些中年有錢有閑與職業用戶。
通常無太大過失,是不太會輕易跳系統,所以相機系統要打入,很重要就是在正確時機切入。


35mm系統其中一個最重要是自動對焦時期。

因為這個時間點對於大部分用戶,等於手中大部分鏡頭與機身整個要換掉。
當初MINOLTA一開始1985年換新卡口的自動對焦系統,在當時還無對手,那時候抓住很多用戶群。
但是緊接著就發生 Honeywell 自動對焦訴訟案,打了數年官司,最後1991年還是敗訴 賠$127.6 million。

而這個時期,1985年CANON還在FD卡口推出首台自動對焦T80,後面1986年又換回到手動對焦T90,NIKON則是在原本1983年還在推鏡頭馬達F3AF,後來1986年又跟隨MINOLTA做機身馬達。
CANON緊接著1987年正式推出新卡口EOS,全電子光學介面,與首顆超音波馬達EF300mm f/2.8L USM等也都紛紛推出。



所以並非MINOLTA宣傳等本身問題,而是真的是運氣不好!





數位時代其實很早就開始有一些產品,像是2000年CONTAX推出首台35mm CCD機身其實都已經比較後面,但是光是靠一台高價35mm機身是無法改變什麼,而像KODAK也只能拿NIKON F與canon eos等推出數位機身但也無法改變什麼。
後面比較大變化是在於,後來CANON在數位時代就不如當初新卡口那樣用心,以至於後面NIKON在2007年之後推出FX與FX鏡群一連續產品,漸漸改變原本一片白鏡天下局面。






後面即使SONY接下卡口也推出35mm機身與ZA G鏡頭,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主要是過了好時機。





下個階段時機,應該是無反系統競爭。

也就是當初35mm可以成為主力,主要是在於夠輕巧,而35mm SLR主要是解決視差問題,但是在後面自動對焦發展,使得原本小小機身越變越厚重,而數位時代本身可以直接透過感光元件看影像,本身反光鏡必要性就越來越小。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