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R5) FF NEX 10月18號發表?


Staff wrote:
擁有3仟多萬畫素的全...(恕刪)

小弟不知道SONY能力如何,D800E這塊36MP感光元件也同樣來自SONY,而就使用經驗上,其開啟LV時候耗電狀況是相當明顯。

其實也不是高畫素考驗鏡頭,實際上感光元件解析能力越高,只是還原鏡頭原貌。



也就是通過鏡頭,把一個物空間轉換成像空間,這裡會有所謂解析力,也就是鏡頭對於真實物體還原狀況,最高值就是畫面完全不會有細節流失,解析力等於無窮大,但實際上不可能。


不管用多高解析底片或感光元件,只是作為解析投影在成像面的影像,也就是一張照片最高數值就是鏡頭解析值而已,也就是底片或感光元件解析度越高,只是越接近原本鏡頭解析力而已。




一般如果用解像力實驗式通常寫成
1/(R照片^n)=1/(R鏡頭^n)+1/(R感光^n),R代表解析度((1/R)代表解像力成倒數關係),n=1.8~2



所謂100%只是一個顯示器畫素去顯示一個影像畫素,並不是原始尺寸

也就是不管一個同樣尺寸感光元件是4個畫素 10MP或著36MP畫素,真實影像大小是沒有改變,只是一個用極低4個畫素,一個用較高畫素來紀錄一個鏡頭產生的畫面。






看完害我心癢癢的
希望 NEX FF 高階款 的質感 能和 RX1 一樣好
diffusionless wrote:
一般如果用解像力實驗式通常寫成
1/(R照片^n)=1/(R鏡頭^n)+1/(R感光^n),R代表解析度((1/R)代表解像力成倒數關係),n=1.8~2


詢問"R照片與R感光"兩項定義

"R照片"指CMOS/底片上成像的解析度? 還是已轉電子訊號RAW(JPEG)/洗出照片?
若是CMOS/底片上成像的解析度, 那"R感光"指?

還是"R照片"只是泛指一個解像力的程度描述?



diffusionless大大
有打算造福晚輩開個"光學與鏡頭"之類的講座嗎?

diffusionless wrote:
小弟不知道SONY能...(恕刪)


我其實不知道A接還會不會被淘汰掉

不過FF NEX既然要出兩台 想必價格也是一個重要的區分策略

就看價格要怎麼定才不會打到a接環 高階FFNEX配五軸防手震也不是不可能



我想您說的 "感光元件解析度只是還原鏡頭原本的解析力"

大概可以想像成耳機跟耳機跟音樂檔案之間的關係

好的耳機還原力越強 自然可以把較差音質檔案的缺陷都更清楚的呈現出來
01鄉民看不懂反話也沒念過理化 嘖嘖嘖
PMMA wrote:
詢問"R照片與R感光...(恕刪)

因為是來自英文書,這個R是指分辨力。

那個不是底片輸出來照片,是指曝光成像的底片。

數位也是同樣指原始紀錄檔。


假設您經過放大機等各種處理,就會再受到轉換還原率問題。


這個是過去底片就獲得實驗式。



離發佈只剩一個月,不知大家引領期盼的全幅NEX規格將是如何?
不知會不會讓大家失望?還是驚喜?不過前題是SONY仍是商家而非慈濟。
轉貼網路的一則文,就當是在瞎說好了!
– ibis /5 axis/ up to 4,5 stops gain
– similiar design with nex-7 but some 15% more massive /in terms of dimensions and some 20% more weight than 7
– 1400 focus points, much improved metering
– 3,5,8,12 fps modes, also something they called ‘mega fast mode’ 14 pcs
– 1 new flash unit
– 1/4000sec
– ‘improved video’
– new chip. Now, about chip, it will be decided which version will be implemented
– 24, 32 or 36 mpix, the best results /speed and accuracy/ was achieved with 32 mpix chip, the most vivid colours and iso were with 24mpix and 36mpix is not so 10+ on tests. Also, this chip is little slower when put on ibis system.
– buffer /at least 1gb/
– wifi
– 3” screen, articulated in 3 axis
– 2 colours /black and some gray version/
– some new global software support
– new small adapter for lenses
– New Oled EVF

akira911 wrote:
離發佈只剩一個月,不...(恕刪)



沒錯它不是慈善家!不論推出什麼一定嚇你一跳(價格),當然還是有很多人覺得ok啦!電子產品搶鮮還是有些風險存在著。快推出吧!快衝要換才能有個決定
請問各位大大:「E鏡和A鏡兩者的後玉口徑一樣大嗎」,如果鏡頭的後玉口徑A鏡>E鏡,那麼在進光量不同的情況下,就會有成像優劣的問題。我推測:「A鏡至感光板距離>E鏡至感光板距離」那麼可能「A鏡直徑>E鏡直徑」。

因此,若都是無反,對焦速度也一樣。那麼要輕便的,就選E系列,要品質的就選A系列。所以A系列,應該不會被淘汰,而是AE兩系列並存。

我只是個門外漢,目前是有想要買好的相機,但還在觀察。之所以選Sony是因為看好SONY未來光電技術業的發展,還有它的錄影品質。以上猜測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先進指正,謝謝!

chinjawjan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E鏡...(恕刪)


不要創造新理論。

接環開口大小是和鏡頭設計與成像面大小有關。

否則這樣大型相機的測光不都是要修正,底片或著接環內是處於無光狀態,只有曝光時候,光的控制是由光圈與時間來控制。。

他是這樣,就是光圈讓物上的一點對應在影像中每一點,這裡是只以各平行光束,實際上光線沒有那麼乖。




LEICA M卡口是標準44mm,35mm感光元件的對角線為43.2mm,也就是剛剛好放下,大部分卡口都比這個大,NIKON F也同樣是44mm。
請教網上各位大大,有無聽說新的FF NEX-9在轉接老鏡上是否跟5N一樣,還是有什麼差別?
因小弟有10多棵菜頭等著新NEX-9
謝謝!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