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KM...再見了

我看現在Sony吸收KM後,日系加上三星在數位相機主要六大關鍵項目內,基本上已經是Sony的實力最完整,其次最有機會竄起的就是Panasonic,傳統相機廠商的Canon和Nikon因為技術和市場基礎雄厚,本身也有半導體的實力,即使某些項目靠外援,但應該不至於有危機,而純光學的Pentax及Olympus最需要趕快找一家強大的電子廠商作靠山,照說Panasonic已經和Olympus合作一陣子了,這種時候應該很有興趣接收Olympus的相機部門.

傳統相機廠商最大的麻煩在於電子技術和規模難以和這些電器大廠對抗,要自行開發關鍵元件,恐怕成本比外購還高許多,像要研製小型LCD,就一定得設法進入手機市場,不然成本根本不划算,要自行開發影像處理元件,那也要有一些半導體的實力才行,要自產鋰電池或記憶卡更別傻了,這些東西的市場地盤老早就被Sony Panasonic等等幾家瓜分好了,但即使擁有關鍵技術卻也未必能有幫助,如Fujifilm和Olympus的XD卡,因為規模難以和SD及MS對抗,所以兩家不能因此佔到便宜,早知道一開始還不如去投靠SD或MS.

Fujifilm雖然相機事業不如以前,但本身相關技術能力完整,若轉行專賣CCD搞不好可以威脅Sony,Samsung雖然本身擁有多種技術,但只有LCD比較有競爭力,SANYO原本是最大的DC代工廠,電池技術是SANYO的優勢,但是因為成本關係也只能眼巴巴看著中低階代工市場被台系廠商搶走,只好努力發展自有品牌,CCD領域目前以Sony為老大,別家要想擺脫Sony其實就像PC廠商要擺脫Intel一樣困難,因為即使有能力自產CCD,但如果沒有足夠規模來獲利,那還不如繼續向Sony買CCD.



         光學技術  CCD  影像元件 小型LCD  電池  記憶卡

SONY       v    v    v    v    v   v

CANON      v    v    v    .    .   .   

NIKON      v    .    v    .    .   .   

PENTAX     v    .    .    .    .   .     

PANASONIC  .    v    v    v    v   v

OLYMPUS    v    .    .    .    .   v

FUJIFILM   v    v    v    .    .   v

SANYO      .    v    .    v    v   . 

CASIO      .    .    .    v    .   .  

SAMSUNG    .    v    v    v    .   v


glavinec.tw wrote:
我看現在Sony吸收KM後,日系加上三星在數位相機主要六大關鍵項目內,基本上已經是Sony的實力最完整,其次最有機會竄起的就是Panasonic,傳統相機廠商的Canon和Nikon因為技術和市場基礎雄厚,本身也有半導體的實力,即使某些項目靠外援,但應該不至於有危機,而純光學的Pentax及Olympus最需要趕快找一家強大的電子廠商作靠山,照說Panasonic已經和Olympus合作一陣子了,這種時候應該很有興趣接收Olympus的相機部門.

傳統相機廠商最大的麻煩在於電子技術和規模難以和這些電器大廠對抗,要自行開發關鍵元件,恐怕成本比外購還高許多,像要研製小型LCD,就一定得設法進入手機市場,不然成本根本不划算,要自行開發影像處理元件,那也要有一些半導體的實力才行,要自產鋰電池或記憶卡更別傻了,這些東西的市場地盤老早就被Sony Panasonic等等幾家瓜分好了,但即使擁有關鍵技術卻也未必能有幫助,如Fujifilm和Olympus的XD卡,因為規模難以和SD及MS對抗,所以兩家不能因此佔到便宜,早知道一開始還不如去投靠SD或MS.

Fujifilm雖然相機事業不如以前,但本身相關技術能力完整,若轉行專賣CCD搞不好可以威脅Sony,Samsung雖然本身擁有多種技術,但只有LCD比較有競爭力,SANYO原本是最大的DC代工廠,電池技術是SANYO的優勢,但是因為成本關係也只能眼巴巴看著中低階代工市場被台系廠商搶走,只好努力發展自有品牌,CCD領域目前以Sony為老大,別家要想擺脫Sony其實就像PC廠商要擺脫Intel一樣困難,因為即使有能力自產CCD,但如果沒有足夠規模來獲利,那還不如繼續向Sony買CCD.



         光學技術  CCD  影像元件 小型LCD  電池  記憶卡

SONY       v    v    v    v    v   v

CANON      v    v    v    .    .   .   

NIKON      v    .    v    .    .   .   

PENTAX     v    .    .    .    .   .     

PANASONIC  .    v    v    v    v   v

OLYMPUS    v    .    .    .    .   v

FUJIFILM   v    v    v    .    .   v

SANYO      .    v    .    v    v   . 

CASIO      .    .    .    v    .   .  

SAMSUNG    .    v    v    v    .   v



用以上的項目來評斷相機的製造能力 (尤其是 DSLR) 我覺得並不適合, 像小型 LCD , 電池跟記憶卡根本就不屬於相機的 "關鍵技術"卻 把它們跟 "光學技術", "CCD/CMOS", "影像元件" 並列實在很奇怪 (以往的經驗也很少看到有人這樣分), 這些零配件根本就是充份流通且普及的市場, 相機廠完全沒需要發展這些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機身製造能力" 卻沒有列出來, 就這樣的列法 SONY 看起來當然很強...

照我的列法應該是 : 1. 光學能力 2.機身系統製作能力(AF...等等) 3. SENSOR 研發製作能力 4. 影像處理器等的數位相機的專有電子技術

CANON 算是四者皆備而且四者皆算功力雄厚, SONY 未併 KM 前缺 1,2, 併了之後算是齊全, 但在 DSLR, 尤其是 FF, 1,2,3 上仍不及 CANON, NIKON 缺 3 (這一點就夠嚴重了), 其餘 3 者大概與 CANON 等量齊觀, O 也是缺 3, 而且 2 的部份有待加強, 另外的一個罩門是, 與 135 比起來片幅過小, 其餘的就不提了...
盼望SONY 能夠出個 水水的外表 強悍的拍照效果吶!!!

(X..........我可憐的小朋友 )
------------------------------------------------------------ 氣狂心不狂 斬人數百? 手持
從MINOLTA 的DIMAGE 5 --> F300 --> A200
本來今年要買M的DSLR 的,怎麼辦 過完年要去買一台D5D嗎 ?
還是等SONY的DSLR (其實是不知道換SONY的MARK會不會很貴)

PandaTsai wrote:
用以上的項目來評斷相機的製造能力 (尤其是 DSLR) 我覺得並不適合, 像小型 LCD , 電池跟記憶卡根本就不屬於相機的 "關鍵技術"卻 把它們跟 "光學技術", "CCD/CMOS", "影像元件" 並列實在很奇怪 (以往的經驗也很少看到有人這樣分), 這些零配件根本就是充份流通且普及的市場, 相機廠完全沒需要發展這些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機身製造能力" 卻沒有列出來, 就這樣的列法 SONY 看起來當然很強...


因為我的看法是偏向這些廠商在相關項目的成本競爭力而不是關鍵技術製造力,主要是說相機廠商在傳統相機累積的技術除了光學設計外,如今因為相機數位化導致電子部分佔去整台相機大部分的製作成本,機身也從底片快門的機械結構轉變成以純粹電子化的機身設計,一些看起來非關鍵技術的電子組件卻已經佔去了製作成本的一大部分,幾家傳統相機製造商的麻煩就是成本因素壓過了技術.

以機身用的LCD普通規格來看,本來大家用2吋的都可以拿到也很便宜,但是要是碰到Sony去把LCD規格從2吋提昇到2.5吋,炒作形成規格上的競爭優勢,這時候別家就得考慮要不要跟進,在當時屬於少量的2.5吋LCD供應並不充足下,別家想要取得恐怕就要多付出些代價,擁有這些優勢的幾家廠商就可以先賺一大筆,或是Sony這種把相機當成隨身聽兩個月推一次新機種,傳統相機大廠恐怕從來沒有見識過這種競爭手法,電池或記憶體也是一樣,單一看起來不重要,但是整個市場規模出來後,就形成特定廠商的超級優勢了,光學或機身製作優勢畢竟屬於相機或關聯儀器領域才能發揮,但是電池記憶卡或LCD則是應用到各式各樣的產品,這種優勢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強.

電子廠商可以利用這些優勢項目來改變主導相機規格的發展,並從中獲得利益,Sony的競爭做法就是反正既然光學和相機製作技術不如你,那乾脆用其它的項目來對付你,相機廠商為了發揚光學優勢於是要發展高像素相機,那就得有高解析CCD和高容量高速的記憶卡配合,拍照張數想提昇就需要高容量電池和記憶卡而且要控制體積,想要在LCD顯示更多攝影資訊,那就要用高解析或更大尺寸的LCD,這些東西的主導權卻都掌握在電子大廠手上,一旦有相機廠受不了這樣的恐怖競爭壓力,就只好把相機光學技術讓渡,Sony少奮鬥30年就把DSLR技術都弄到手了,相機廠商中Canon集團當然底子深厚,而Nikon則屬於三菱集團,兩家的實力都不是KM或O,P可以相比的,且還有龐大的客戶群支持著,目前O或P則可能很辛苦,並非他們的相機製造技術不佳,主要是競爭力受制於那些不重要卻必要的電子組件.
贊成熊貓的看法,電池、LCD、記憶卡算不上DSLR的關鍵技術。

SONY買進MINOLTA相機部門資產後,四項關鍵技術的能力應該都與CANON等量齊觀,在全幅DSLR的領域看來,目前缺的只是SENSOR,光學與機身技術應該沒什麼問題。
Kodak呢
會不會也快消失了???
他也是老牌傳統像機大廠
在數位像機在美國的佔有率也很高
Kodak有能力做CCD嗎??
還是也會被某個日系品牌併吞???
有人能分析一下嗎??
KODAK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在美國賣得還不錯,沒記錯的話,去年還是所有品牌的銷售冠軍,跌破大家的眼鏡,KONDAK當然能作CCD,OLYMPUS跟PANASOIC的4/3系統就是KODAK的CCD,KODAK去年三月才剛推出中型相機用,解析度達18M的高階CCD。

SONY加入DSLR戰局後,看起來唯一落單的變成是使用SONY CCD的NIKON了。
Nikon不是也開始使用自家的LBCAST了嗎?
第二代的代號NEMOS。



還有NikonD200可能是最後一台用Sony Sensor的機種了
接下來如果不是使用NEMOS,就是去跟Fuji買Super CCD...
如果NIKON也有能力自制高品質感光原件,那DSLR的競爭就更激烈了,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大好消息。

不過LBCAST好像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只在四百萬畫素的D2H系列上用過而已,到了D2X又改為CMOS SENSOR。不知道D2X這顆CMOS是誰製造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