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經過SONY直營門市順便玩玩A7展示機說實在的還蠻令人失望的整台機身稜角那麼多,不甚美觀原本以為應該不錯的握感事實上因握把太寬,拿起來並不好握至於重量,搭配28-70比我想像中重多了體積也稱不上隨身便攜無反全幅機的吸引力對我而言很大5D2 5D3就是無法通吃所有鏡頭沒錯但A7無法提起我強烈的購買慾尤其玩過NEX的發色後對於本品牌還是先觀望看看比較好
mikemaxs wrote:SONY的全幅微單的畫質真是太驚人了,這樣的體積可以把全片幅塞進去真的是超誇張的啦~~~!!! 以前每一台相機都是24x36EOS-1 or 即可拍相機片幅都一樣Contax T3, Minolta TC-1不僅體積小還高畫質廠商如果願意做,技術根本不是問題鏡頭的成像圈更不是問題A7真的不算很小台
Silent Impact wrote:以前每一台相機都是24x36EOS-1 or 即可拍相機片幅都一樣Contax T3, Minolta TC-1不僅體積小還高畫質廠商如果願意做,技術根本不是問題鏡頭的成像圈更不是問題A7真的不算很小台 但若談及現行數位感光在光學上要克服的技術上…在可交換機要作到兼顧整體畫質在這緊湊體積裏、A7可就不簡單了!可別拿感光乳劑感光方式類比而隨意帶過…
FedererNO1 wrote:但若談及現行數位感光在光學上要克服的技術上…在可交換機要作到兼顧整體畫質在這緊湊體積裏、A7可就不簡單了!可別拿感光乳劑感光方式類比而隨意帶過… 數位相機沒有底片室會佔用到空間更何況還有數位校正可以運用,設計彈性比銀鹽時代更大大小片幅不過就是相機廠商刻意創造出的市場區隔而已身為消費者怎麼會一直幫廠商找藉口呢?FE鏡頭的體積一點也不緊湊同樣是沒有反光鏡的RF相機M mount同焦段同光圈鏡頭就是比R mount小多了如果FE Lens這樣的玩意兒算是緊湊那我的Elmar 35/3.5, 50/3.5算什麼?這還是二戰前就設計出來的鏡頭以上意見並不只是針對SONY事實上對於檯面上的領導廠商而言如何維持營業額不墜遠比克服技術問題重要太多了不思精進是因為包袱大,而不是做不到SONY相對比較沒有這方面問題事實上它在Mirrorless遠比DSLR成功太多擴大Mirrorless的領先差距,策略很正確要說它有什麼了不起的技術,這就有點OV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