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千錘百鍊 微單之最 Sony A7

全篇幅機以這麼經的重量加上這個價格真的是CP值太高了
但電池只能拍200多張,真的待改進,還有翻轉螢幕的角度也太少了。
除此之外幾乎都滿完美的,是台值得購入的好機
該有的幾乎都有了,就差鏡頭了,1635/f4、35/f1.8,快點出吧!!!!
價格跟體積都很誘人

會想買來搭配定焦鏡!
sony之所以先出35F2.8,55F1.8,其實是為了看起來"小"一些,以canon 85F1.2L適合的濾鏡為72mm,200F2.8L適合的濾鏡也是72mm來說,大光圈或長焦距的鏡頭要做得比其他廠商更小是很不容易的,
況且sony手上還有A接環的鏡頭要銷售
望穿秋水Sony A7/A7R終於要上市了,但我還是有3點不滿意的地方
1.螢幕不是觸控式的
2.沒有內建閃燈,這在想用內閃補光或跳燈相當不方便,如果能像NEX-6那樣內閃熱靴共存就很理想
3.讓人詬病的軍艦部,實在是作的太醜了~~~
希望下一代的全幅機種能夠改善這3樣缺點了
首先先感謝大大寫了這麼專業的實測文,看完之後也很驚豔!
但是不論A7還是A7R其實都很難燒到一般常玩的攝影大大們,觀點如下:

1、試水溫成分太高(?)

其實SONY的機身技術是無庸置疑的,甚至還跟O牌合作了,更可以期待未來的防手震功能!
但是在看完操作介面後,小弟我冷不防就先後退了一步....
一些按鈕的配置上體會不到操作輕便的無反全幅機該有的體貼呢(?)
令人無法想像身為無反相機的領頭廠商會如此輕率的設計今年的主題機(扣分啦)
甚至於電池續航力也這麼隨意,真是小小的失望了~

2、鏡頭群貧乏

或許SONY已經考量到玩E接環的玩家們大多數都是沖著轉接老鏡這個賣點??
甚至在推機身比推鏡頭還來的不考慮??(君不見A3000這莫名其妙的機身..)
但是對於一個收藏者來說,機身很少會是價值保證...
對於一個攝影玩家來說,鏡頭更是拍攝的良好助力
這樣兩頭落空的情形只得令人繼續觀望阿....

3、專業或玩票性質

其實這點是綜合1、2點的觀感,在真正的攝影達人眼中,這樣的全幅機是沒必要的
畢竟只有貧弱的鏡頭群、不漂亮的續航力、令人費解的介面、不可愛的外觀(?)
在體驗輕便的又渴望功能的玩家眼裡,考慮到價位令人卻步
能達到相似的功能又可以玩E接環的機身多不勝數
就目前看來仍然無法定位此機型的目標市場為何
或許在市場調查中仍有太多想嘗試輕便系的高階機種買家(恕小弟無法體會)

以上三點的講法只屬小弟個人的見解(主觀中帶點偏頗...引戰的話抱歉了)
有些負面,但是小弟還是相當欣賞勇於嘗試大膽研發的SONY
單憑這樣的氣概就可繼續支持它了!
期待且景仰中


sony
勇於創新及破壞市場價格,實在是消費者福利

全片幅 可以這麼小。讚 (*^o^*)。
Sony A7 這台真是棒喔 不論畫質 . 高iso . 景深 . 都在水準之上
價格也不錯. 有想換機的衝動. 現在就看新鏡頭.有沒有亮點.

GraY0911 wrote:
其實這點是綜合1、2點的觀感,在真正的攝影達人眼中,這樣的全幅機是沒必要的
畢竟只有貧弱的鏡頭群、不漂亮的續航力、令人費解的介面、不可愛的外觀(?)
在體驗輕便的又渴望功能的玩家眼裡,考慮到價位令人卻步
能達到相似的功能又可以玩E接環的機身多不勝數
就目前看來仍然無法定位此機型的目標市場為何
或許在市場調查中仍有太多想嘗試輕便系的高階機種買家(恕小弟無法體會)
(恕刪)


最近剛好有機會上了陳志駒老師的課程
課程中老師聊到他近期使用RX100二代來拍攝
但二代在旅行中遺失了
並打算購入一部A7R來做為創作使用
嗯~陳老師應該算是達人吧?
之前也體驗過 A7R 不解的現象就是拍攝完寫入慢
因為那時SONY說是工程機的緣故 無法使用自己的記憶卡
(卡夾被貼死)
可是今天看到這篇也說寫入慢,
不知更換成高速SD卡 有沒有辦法改善
是必須關注的點

我也是決定要買A7R來創作。


edc218 wrote:
最近剛好有機會上了陳...(恕刪)
sim.tw
  • 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