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當初因為全幅無反只有SONY而買的,若到了今日,你還是選SONY嗎?

AVCHD wrote:
新手偷偷問一下⋯⋯當(恕刪)


說認真的,因為Canon
1.追求持握手感
2.電子技術能力比不上SONY
.
1.是各人喜好跟公司定位問題
2.是真真切切的,拿一台R5跟A1來拆就看得出來
PCB跟散熱的設計與空間應用,根本不是同個等級
SONY已經有非常多在小空間塞電路的經驗
而且發展到現在已經很知道什麼料可以精簡掉
哪裡該開散熱,哪裡該避開干擾
且成熟的共用料體系可以進一步壓低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SONY很多機身鏡頭都套同一個外殼(以及同一個爛螢幕)
當別家還在刀法精準,SONY只會針對重點去做市場區隔
不管哪台我都給你目前最好的對焦系統
給一樣的(爛)螢幕,一樣的機身結構,一樣的電池,盡量保持硬體各方面一致
但在影片能力,畫素,連拍能力等等做出區隔
連A7C都只是拿A6600的殼來裝
這些都是SONY在機身方面可以把價格壓低的能耐
nk4qo1530 wrote:
說認真的,因為Can...(恕刪)


A7C那個是用原本A7去軍艦部,重新設計的
不是A6600的殼
看撥輪就知道
握持方面,
A7二代以後有加深厚度,
手感其實改善不少,
但感覺是很主觀的,喜歡就喜歡
自己拿過才知道
nk4qo1530 wrote:
不管哪台我都給你目前最好的對焦系統
給一樣的(爛)螢幕,一樣的機身結構,一樣的電池,盡量保持硬體各方面一致


yes.. 是的

賣掉了 A7m3, 也賣掉了 Z6 II, 想買一台 Sony FF 相機。 卻不知買什麼好

A1 太強大用不著, 也買不起
A7R3 太舊, A7R3a 又未有貨
A7R4 像素太高用不著, 影女大量拍攝會累死電腦也累死自己
A7M4 遙遙無期

可能買 A9II
A7c時我第一感也是握把沒必要這樣
但實際應用狀況下這樣設計攻擊性真的下降不少,現在的設計更適合
而且我又不是撫摸著相機入睡,而是拍照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14GM會賣1399美金
和24GM,35GM同價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14GM會賣1399(恕刪)


美國賣 $1598 啊。
nk4qo1530 wrote:
說認真的,因為Canon
1.追求持握手感
2.電子技術能力比不上SONY
.
1.是各人喜好跟公司定位問題
2.是真真切切的,拿一台R5跟A1來拆就看得出來
PCB跟散熱的設計與空間應用,根本不是同個等級
SONY已經有非常多在小空間塞電路的經驗
而且發展到現在已經很知道什麼料可以精簡掉
哪裡該開散熱,哪裡該避開干擾
且成熟的共用料體系可以進一步壓低成本
這也是為什麼SONY很多機身鏡頭都套同一個外殼(以及同一個爛螢幕)
當別家還在刀法精準,SONY只會針對重點去做市場區隔
不管哪台我都給你目前最好的對焦系統
給一樣的(爛)螢幕,一樣的機身結構,一樣的電池,盡量保持硬體各方面一致
但在影片能力,畫素,連拍能力等等做出區隔
連A7C都只是拿A6600的殼來裝
這些都是SONY在機身方面可以把價格壓低的能耐


其實我蠻喜歡Sony的「祖傳螢幕」,因為拍攝的時候看那塊爛螢幕普普的,但回家傳到MacBook Pro看實在驚艷到爆!
但隔壁廠的看螢幕很驚艷,傳到電腦看之後馬上哭出來
vule2011 wrote:
其實我蠻喜歡Sony(恕刪)


A1 當場傳 60+ 張, 單手操作也只需要 兩分半鐘。
這麼想看照片看麻屈就任何一個相機場的爛螢幕,
直接傳給客人就好.

索尼都出14GM/24GM和三小G這種沒重量的鏡頭
沒辦法一邊拍照一邊健身
CP值太低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索尼都出14GM/24GM...(恕刪)


在無忌看到你說重量訂價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