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畫質比較好,散景效果也比較好看
jls18533 wrote:
我也推SONY A7III...(恕刪)
散景的矇化度全幅機是的確比較大,但不見得會比較好看,主要還是取決在鏡頭的特性、拍攝的距離和使用焦距、光圈葉片等運用來變化,而具少有11葉片光圈鏡頭還會更加柔和自然,並不限於要全幅機就會較美:
a.遠攝
A6400 + SEL20TC + SEL70200GM

b.近攝
A6400 + SEL70200GM

(這鏡頭光圈就是少有的11葉片者。)
機身和鏡頭的搭配當然都重要,不過可換”鏡”系統顯然鏡頭更重要,
興沖沖地跑去買了機身,結果後來才”發現”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焦段丶
光圈與價位的鏡頭,然後又急忙忙地上來發文”求助”,這不是本末倒置
思慮欠周嗎!?

詳細評測也一堆,這些都是不花錢又不難取得的公開資訊,真的有去做一點
基本功課實在看不懂再發問,動輒數萬元起跳的東西,自己都懶的話別人
幹嘛關心?
別人不是不想幫忙,只是自己也要做一點基本功課,反正遲早要了解的東西
為什麼不在投錢之前有最”粗淺”的認識!?又不是開玩笑比規格是在比爽的,
問可換鏡系統的老是只拿機身來”PK”,然後鏡頭隻字未提有何意義!?

數位時代想生產相機,第一個要先考慮的,就是感光元件的規格等級、以及怎麼做(或要採購哪家成品)。因為數位相機的"底片品質與規格"一出廠即確定,它是機身的一部份,無法中途"更替底片"。機身與成像品質、對焦能力及鏡頭規格息息相關,買了機身也等於限制了鏡頭的選擇範圍,所以機身的重要性更甚於鏡頭。
鏡頭是很重要,但機身更重要。如果時至今日還有鏡頭才重要的觀念,那麼,全球眾多CN家用戶帶著鏡頭轉接索尼機身的舉動,豈非都是白癡行為?既然機身不重要,何須換用索尼機身?5D又何需升級到5D4?
機身帶”錯”還有得拍,命中率與數量的差別吧,但鏡頭帶錯了有得拍!?
A7 A9接上適當的鏡頭都可以打鳥,但帶錯焦段有得救!?打鳥變拍風景到此一遊吧!?

喜歡小物微距就要找焦段正確放大倍率夠的,喜歡大景當然就用大廣角,
要拍糖水照通常就要求焦內清淅散景柔美,要曝銀河最好是廣度夠光圈大慧星像差
有適度修正,喜歡拍夜景的星芒漂亮當然是加分,天涯鏡的話焦段要廣畫質可接受,
常拍影片儘量挑呼吸效應比較輕微的,要修正透視變形用移軸,出門要輕便就上餅乾鏡;
帶錯鏡頭機身有用!?

除非客觀環境條件比較嚴苛的狀況下出動昂貴的旗艦機身,除此之外上述的情況
不是十幾二十年前能買到什麼樣的機身都一樣在拍了,現代機身規格性能提升這麼多,
一樣的價格定位能買到的只會更好,機身一定會損耗正常汰換就是了,哪像好鏡一支
用個十年以上很平常,傳給後代子孫也不稀奇!?

講句難聽的,除了打鳥與運動題材會出機皇以外,用陳年老機5D2,5D3,D800,A7R
拍出來東西,以”現代標準”有”不行”嗎!?

再修,其他的都還在,也不時會搭配特定鏡頭發揮輔助的功能,入新機是因為規格更新
有打到需要的點,並非老機”不夠用”!(FF以上與以下的就不浪費篇幅囉嗦)
可換鏡系統基本上是由鏡頭來決定用途,給它什麼鏡頭去要求什麼樣的成果與執行
什麼樣的題材,現代機身不論系統,非入門位階的都已經不錯用(連手機和1吋DC都
很厲害了,不是嗎?

後面的鏡頭才是坑,而且要有出那個規格才有得買,沒出還沒得買,然後有出要有那個
口袋去消受!後者最好先去看(算)清楚,誰都沒那麼完美,優勢也不盡相同,
錢不在我口袋裡,信不信隨便,版上一堆不斷重複的問題是怎麼問的,又在抱怨什麼,
可以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應該就比較容易理解我是好心還是惡意,很多人不過是
擺高姿態扯一堆理論,鞏固自己的品牌立場,製造假性需求,弄到器材好像不是花錢
買的!我人笨所以比較實際,只想著如何配置器材不砸鍋完成拍攝任務(無論客觀環境
條件如何),論壇自顧自的隨便說說又不用負責,錢也不必自己掏,腦袋不清楚衝動走
冤枉路又浪費時間金錢之後再來後悔...看看誰才是白痴,把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弄到
複雜,然後始作俑者又不痛不癢,繼續”說教”勸敗推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