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sony從A100的握把設計就是非常好握了
同期它廠的同級機握把實在毫無握感可言
當時也沒聽過有誰在抱怨
到了NEX時代
很多人看3、5系列機身超小, 握把超短,就批評握感差
可我OPS三家無反都有實際在用
就覺得NEX5的握把比OP廠大多數機身還好握(僅次P家G系列)
無反的sony在握把方面, 個人是覺得沒問題的
但有一點是應該要考慮修正
就是雖然握把深度夠, 但機身寬度太窄
導致手指擠在鏡頭跟握把間的縫隙, 不夠舒適
同時E環的鏡頭釋放鈕又配置在此處
裝卸鏡頭時也稍嫌侷促
中低階機為了便攜性, 可以接受這種狀況
但到了A7R A9之類專業、準專業機身
應該適度加寬機身,讓操作便利性提高
不用多, 機身寬度增加10mm就會有顯著差異了
真的白廢了稱霸的這幾十年的歲月了
體積小的可上握把~~但體積大就不能變小了
真的對握感有強烈需求會去裝皮套或是握把改善
但我手小不覺得握感差到哪
Leonarka wrote:
底座型的握把應該是...(恕刪)
潛出水面 wrote:
我覺得A7三代機握感比R機跟Z機好啊,怎麼大家都說SONY握感差?
CN的無反FF比Sony晚出,竟然性能與價格都無法超越A73與R3,唯一能"勝過"的,就只有以體積為代價的"手把握感"了。(感覺,是一種我認為好就是好,你就算不同意也無法反駁的事情)
所以儘管平時拍照實務上,需要[單手持機+中大型鏡頭]工作的人、或場合機會,所佔比率都很低,但在01,這個卻忽然變成一個重要問題了。這好比在討論一般家用休旅車時,風向被轉為一直強調四輪傳動的抓地力一樣。每一萬公里行駛里程裡,必須用到四驅的機會有多少?多少比率的人是四驅重度使用者?是不是跟相機的"單手持機"使用機會與用戶比率差不多意思?
拿一個極為小眾的問題大作文章,就是其他重要事項乏善可陳、只好以此轉移注意力而已,犯不著把它當一回事可也。
(不管哪一家使用說明書上示範持機,姿勢都是近似的---左手才是承重主力,這才是大眾的使用常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