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King wrote:f16是意外…因為室內快速接室外…還在快門先決模式(我室內保持1/125快門),然後一出室外忘了切換…才會出現一張f16的照片=.="那只是對照組…而且雖然f16了…怎麼人好像還是沒什麼焦呀…冏 所以室內F16...那室外會怎麼亂調呢...
DRO效果是拉高暗部亮度就等於是把暗部拉高iso一樣所以噪點增加是必然的現象F16那張很明顯是快門速度不足從人物身體邊緣就可看到多處動態模糊現象當你的快門速度不足以凍結主體自然就不會得到清晰銳利的影像不論最大光圈或是最小光圈都不是可以發揮鏡頭最佳光學素質的設定若前提是想要獲得非常清晰銳利的影像最好先熟悉手上的器材, 找出最佳工作光圈設定值題外話除了器材設定之外, 光質對影像是否清晰銳利有很大關聯找個好天氣(空氣品質也要好), 或是在室內以補光器材輔助都能讓影像品質提高很多
我也覺得是鏡頭問題,我自己A7轉過C24-105一代,變形嚴重外,光圈小又畫質軟,後來改用c24-70 F2.8二代就差很多,整個不同檔次,SONY 24-240我試拍過也覺得畫質軟。不過你拍RAW檔,銳利度後製一下應該都不是問題,躁點其實沒有人在100%看照片的,上傳FB壓縮更不用講,如果想要又銳利躁點又少,那你應該考慮SONY原廠55或85 F1.8才對。
undies wrote:所以室內F16...那室外會怎麼亂調呢... Venti-Mocha wrote:室內用快門先決也不該跑出一個F16,ISO手動限制800太低了。基本觀念要再加強。現代的相機,F11以上的光圈都自動無視即可。 你們也幫幫忙,有這麼難理解嗎?室內用快門先決設定1/125 → 到了室外忘記調整模式還是在快門先決1/125→ 室外光線充足快門又卡1/125,ISO應該也沒有設定自動調整範圍,當然就是自動縮光圈阿根本就沒提到室內光圈縮到16,你們到底是怎麼看文章的?
王子King wrote:噪點、銳利度不足...(恕刪) 看了您的小相片,不衹是有噪點、銳利度不足的問題,拍出的「非人膚色」才是要命的問題。被您拍的人都要叫冤說自己沒那麼醜的。拍RAW再後製校色是一件落伍的作法了。新的觀念是「直接從相機直接拍出色彩真實近乎完美的相片」。有空搜一下看看是怎一回事吧。
基本有幾個1.先天不足:這二個鏡頭銳利度不足, 很正常, 連kit鏡 或被罵翻的24-70 F4 都比那二個強很多2.手震:照理來說,有五軸不會這麼慘,試試同數值,上腳架,拍一下做個對照組。比。(當然不能有大風吹)防手震 開啟, 拍幾張, 關掉,拍幾張如果上腳架是正常的話....那恭禧...可能需要去買個三軸穩定器。3.拆下保護鏡試試4.弄支果凍筆,感光元件黏一黏5.借一顆 85 F1.8 來試 看看躁點6.其他:a.例如 想要單機作業 , 又不想用反光板,棚燈....等一堆, 那...手持一個,機頂或鏡頭前一個,二個LED照明,或一led 一離閃或...只要照明夠,就可低iso + 縮光圈F8+ 200~250S, 但,得有機動性高的單腳架,或三軸穩定器,才能多支手出來。 b.更新到最新的韌體, 別太相信自動對焦,因為有不少機會出現假合焦世界最快的...假合焦。所以,寧可多拍幾張。使用DMF 假合焦出現的機會較低。如果是活動,動態,只能多拍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