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請問大家覺得Sony無反相機會因為Nikon-Z系列發表而更換加大卡口嗎?你希望嗎?

個人覺得不論SONY、NIKON、CANON 這幾年相機戰場都不會在中幅上
SONY現在最重視就是135 無反市場
以往A MOUNT 未能打入相機龍頭位置
現在可以在135 無反上打破缺口
相信SONY還是想在幾年內看看是否可以爭佔相機市場第二的地位

SONY 在中幅無反技朮、SENSOR上一早已與PHASEONE合作
相信推出中幅系統不難
但如果推出中幅相機就會與PHASEONE 有競爭
影響合作關系,有什麼比賣SENSOR 利錢更好的事
如果真的是要推出,我相信只會是中幅版本RX1 不能換鏡輕巧中幅便攝機
對sony而言,推出比4433 sensor 更大的偽中幅還是可行
這個亦是我期望的

對很多網友覺得NIKON Z 已可放下4433 中幅SENSOR
個人覺得NIKON 要推出中幅系統
相信不會要未來5年內的事
短期內,先做好Z 系無反機身、鏡頭,已經可以讓NIKON 累透
亦可以看出NIKON 已有背水一戰對無反寄予極大的期望

canon 也會盡快加入無反大戰中
未來3-4年相信是無反相機大戰,用家還是可以坐著看看
cityusam01 wrote:
個人覺得不論SONY...(恕刪)


無反大戰,感覺OLYMPUS與Panasonic已經不在被討論的範圍之內了,好歹也是無反系統的先驅者。
diffusionless wrote:
另外對於APS片幅,同樣會遇到今日DSLR系統上問題,也就是當FF平價機不斷下降時,就會越來越尷尬,別說NIKON,就連其他有APS設計的鏡頭成長速度已經不是以前那樣。...(恕刪)


這應該不會發生。
APSC單機身低階的一萬元整就買得到,最高階的三四萬就能入手,FF機成本要降至能賣這個價錢,10年內有辦法? 就算有廠商只會想賺更多,不會全面反應在售價上。
而APSC鏡頭沒有快速成長最主要原因是產品策略,跟FF越來越便宜沒有關係,FF降成本APSC也能降。
產品策略一直都是先用APSC引人入門,然後把鏡頭群或機身功能做殘,對系統熟了之後自然會往上跳自家FF機種。
所以APSC會一直都在,而且沒有尷尬的問題,看廠商給不給罷了。

cityusam01 wrote:
個人覺得不論SONY...(恕刪)


我也這樣覺得…
SONY在(殘)中片幅市場早就是主要的供應商
PhaseOne、Mamiya/Leaf,PENTAX、哈蘇、FUJI都已有不少實際的產品
而且影像品質相當不錯!!
早已練兵許久,出個真正的中片幅CMOS應該也是計畫中的事
只是自己要不要出一台擠進這個區塊的市場…

國外的售價,像645Z、X1D、GFX50S其實已經跟1DX2、D5之類的全幅旗艦售價差沒有很多了
但是大感光元件的實用性也是一個考量
很淺的景深、很肥大的相機和鏡頭、一樣相當肥大的檔案
要處理這些檔案需要的電腦和儲存空間
各方面並不像目前的主流規格那麼有經驗、平衡而實用
這個市場看似藍海…但短時間量還是大不起來
跳進去…要開發相機還要開發鏡頭,不是光靠轉接自身現有鏡群就可以解決的
前面還有一堆PhaseOne、Mamiya/Leaf,PENTAX、哈蘇、FUJI等在這區塊位在高低階都相對成熟的對手
各家主要戰場還是放在135無反比較實際
(殘)中片幅CMOS就當供應商練功賺錢
或許直接跳到出真中片幅機像第一代A7那樣,比較像SONY會幹的事

不過各尺寸CMOS隨著技術的進步,售價逐漸下降應該是一定會的
只是相機的售價會不會跟著降
就要看全幅無反大亂鬥夠不夠力了齁
正如其他師兄所言,無反世代鏡頭、sensor才是主角

我覺得pana 近幾年已經把重心放在拍片上
gh5s、gh5 在拍片上不論功能、價錢定位上都有不錯的成績及用戶群
反而是pana 缺少了,專為拍片而設的拍片鏡頭,當然可轉接red、其他更高階的電影鏡頭

OM 亦開始回應sony 無反
推出三棵f1.2 專業鏡頭
但還是缺少了自家om 最專長macro鏡,我期望的100macro、200macro、macro 專業燈等等
其實m43 在生態攝影、長焦等還是有一定優勢
當nikon 推出500/5.6pf 鏡頭時,om 是否可以一樣可以推出此鏡更輕更細的pf 長焦

我亦曾經是43、m43用戶
比較可惜的是,m43 還是受際於sensor問題及沒有好好發揮m43 的所長
今年剛好m43 10周年,但你看見m43 在定焦上還是有所欠缺
大量1442 kit鏡、重疊鏡頭群

只要om、pana 找到自己的定位或專長我覺得一樣有生存空間

bladestorm wrote:
無反大戰,感覺OLYMPUS與Panasonic已經不在被討論的範圍之內了,好歹也是無反系統的先驅者。OLYMPUS...(恕刪)


現階段無反大戰衝突還不大,NIKON接環這麼大似乎不考慮做APSC無反了

SONY APSC無反也比不過CANON APSC無反系統走的便宜路線

M43片幅小,但體積跟價格也沒顯然的優勢,想要賺焦長又得衝機身性能,機身性能一上去的體積跟價格又上去,玩家又覺得不如買APSC旗艦機甚至有的價位都可以衝FF無反了,變得要朝錄影發展...整個四不像

其餘殘幅依升級方向及預算,富士SONY CANON也不難選

現在看點就是在FF無反這邊,Z卡口究竟能不能帶來同樣體積價格水準卻有明顯較好的畫質,還是只是以體積重量來彌補電子性能的差距

以及CANON究竟要不要出FF無反

現階段還是直接買A7III/A7R3不需要太多考慮

中幅相機不會流行的
上一個世紀135相機(全幅)會成為主流
就是因為在畫質和輕便在一個平衡點

再上去中幅鏡頭太大,攜帶不易
更小片幅畫質又變差了


另外如果SONY卡口加大,代表現在的FE鏡頭要全部被放棄如同之前的A環一樣

Venti-Mocha wrote:
APSC單機身低階的一萬元整就買得到,最高階的三四萬就能入手,FF機成本要降至能賣這個價錢,10年內有辦法? 就算有廠商只會想賺更多,不會全面反應在售價上。


APSC與全幅在感光元件差了2.25倍
以這個觀點來看,全幅超過6萬都算貴(因為2萬左右就能買到不錯的APSC相機)
SONY的A73並不是賣太便宜,而是之前全幅都太貴

女生教我的事 wrote:
APSC與全幅在感光元件差了2.25倍
以這個觀點來看,全幅超過6萬都算貴(因為2萬左右就能買到不錯的APSC相機)
SONY的A73並不是賣太便宜,而是之前全幅都太貴...(恕刪)


那照你的感光元件比例價格法

M43超過多少算貴?
潛出水面 wrote:
現階段無反大戰衝突還...(恕刪)



真的就如同大大分析 M43需要更好的性能的話

那價格與體積就越接近SONY的全幅無反

甚至超越了某些APSC的無反

真的覺得M43已經不在無反的戰場中 優勢已不再明顯

甚至連討論與話題也是變少

甚至感覺Panasonic已經將目標戰場轉換成錄影市場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