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快訊】Sony A7RIII也在DxO Mark拿到100分!與D850相同

tyf000 wrote:
所以才說DxO是脫離現實啊,頂多算是自爽式評分

把機車、轎車、發財車、吉普車、貨車、大客車、連結車...通通開到越野賽道上測速
脫離一般人日常生活使用的道路.
它自己要怎麼測怎麼爽,別人還真管不著.


我也是這麼覺得
只是...別人管不著它怎麼測
但卻會有很多個(別人),拿著它的分數
四處用不同的多重標準去生事呀.....

真正會去看有參考價值的細項評測
還是佔少部份
大部份的人只看總分 也只看的懂總分

ki_min wrote:
在談到分數之前,各...(恕刪)


Canon 5D4 表示:


‧°∴°☆﹒°☆﹒﹒‧°∴°﹒☆°∴°☆﹒﹒. °.﹒‧°∴°☆‧°∴°﹒☆ ☆°.﹒‧°∴°☆°
請問比較懂的人,14bit的 RAW4,為什麼可以測出超過14 EV ?
是和晶元畫素的排列有關嗎? 印象中一個畫素是4個(2綠一藍一紅)排出來的。
widther wrote:
很久前我就曾看過,...(恕刪)


個人不太認同這樣說法!
因為很多問題是很多人目標不夠清楚,所以才導致不知道如何反駁衍,導致延伸其他前後邏輯不通問題。



1.攝影器材目的是完成攝影作品,但攝影作品本身和器材的關聯並不一定是直接性,也不是不相關,因為需求不同。
例如:要完成一張漂亮魚鷹照片,器材影響比例可能達到八成,但是一個靜態人像畫面,解析高低、光圈大小等,和作品之間影響比例,可能只剩下一成或不到。



2.感光元件是相機重要影像硬體,感光元件大小、畫素、動態範圍、ISO影像品質等是感光元件重要性能,但是並不等於感光元件大小、畫素、動態範圍或ISO影像品質等定義相機優劣。

例如:感光元件大小,本身定義原始光學影像大小,所以感光元件越大,本身提供先天良好影像初始條件,但是他同時帶來對焦焦距提高,連帶性提高影響震動機率提高,鏡片設計與製造難度提高....







很多人會拿信仰來談<原本就是屬於主觀喜好的問題>,這個在生活中常見到,例如:耐用性、排水性、避震性等是一個慢跑鞋重要因素,

但是反過來由耐用性、避震性、排水性等來定義每個人的慢跑鞋是合理嗎?
有些人慢跑鞋只是拿來把妹用,有些人只是拿來配衣服,有些人只是拿來收藏,有些人只是有時候跑一下。



所以本來所有測試網站,不管測試鏡頭、感光元件或其他攝影器材,都只是提供一個參考數據,他可能是量化數據,可能是簡單個人主觀之談,但並不是代表量化書據就是比較優,非量化心得就不夠科學代表。




因為攝影器材本來就是個人主觀需求,創造主觀性作品,請問哪裡有規則或定律,來定義每個器材指標或加權要多少?





例如,手機原本是設計拿來作為通訊器材,按照產品設計來說,原本應該是以通訊性能為最重要指標,但是除了通訊品質是受到基地台影響外,本身智慧手機並沒有提高原本手機通訊能力,通訊能力也不是其最終要加權指標,請問中間哪裡有問題?


其實,就很簡單,手機需求本來是由人們主觀需求,主觀需求是受到各種環境影響,原本不屬於手機性能的相機能力,也變成重要指標,但是並不是代表對於每個人把相機放入手機指標是一個合適。



因為本來就是一種主觀選擇,所有一切都只是參考!











我喜歡的品牌分數高,DXO就是"專業公正的"。
我不喜歡的品牌分數高,DXO就是"看看就好"。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不太認同這樣說法!...
...(恕刪)
因為本來就是一種主觀選擇,所有一切都只是參考!

一、這不是一種"說法",沒啥認同不認同。這是一種現象,一種"只選自己喜歡的看"的現象。在01普遍度如何,各自解讀。

二、比如同樣得100分,發生在甲家就歌功頌德;而發生在乙家就冷言以對 --- 如果有網友有類似表現,就是上述的"現象"。

三、你說了半天,到頭來結論還不是一句"主觀選擇、只是參考"?不就證實了"DXO分數我愛選哪個就選哪個當註解、我愛用哪種角度解釋就用哪種角度解釋"觀念?不就是上述現象的另一種"換句話說"描述,怎麼又"不太認同"啦?品牌與機能,不是常被主觀掛勾在一起嗎?你沒看過"Nikon單眼準焦就是準焦、Sony無反準焦就是偷景深"這種說法啊?

四、上po那兩句話不是我首創,但我認為那只是諷刺某些意識形態的不自覺,期勉大家都儘量避免而已,不用太當真。


the85s wrote:
好奇問問 為什麼A9只考了92分?

A7R一代反而有95分,D600也有94分


因為DXO的總分
極度重視ISO100的寬容度

假設高ISO的雜訊低,ISO1600之後的寬容度也比其他機種高
但ISO100的寬容度略低的話,總分就會變低
其他再好,也比不上ISO100的寬容度,壓倒性的總分加分權重

DXO的邏輯,就是照片都應該要用ISO100來拍
然後一定要後製拉暗減亮....

重視其他部份的人,就是自行看其他細部測試項目
Leonarka wrote:
因為DXO的總分極...(恕刪)


這個談ISO100的DXO評比,我就感到更好笑,其因是讓大家認定A99II輸了A7R2。

然它在ISO100拍出的圖片竟然是糊的(官家會允許如此嗎),而在高ISO上有一級就看不到細節,所以很多人就會認為的確A99II輸了,可是一察清楚是A99II用的鏡頭跟A7R2的不同,且是較低階者。

而一般評論會輸是因為A99II說多了半透明反光片會減損入光的問題,卻可以不管A99II有標準EV調較功能、有AF微距調正的必要,也不知與感光原件緊密的保護鏡片,它是可以有不同等級鍍膜可以改變的。

而目前A7R3用的感光原件和電路架構,才是真正與A99II的相同,如今A7R3可以勝了A7R2了;注意!與感光原件鑲在一起緊密的保護鏡片,是可以有很多等及的,例如A7一代就會出現很可觀的波波暈,而我在同一環境下比較了這一現象,在A7R2上仍會有、A99II就可以沒有(至少我看不到、都用LAOWA 12mm F2.8的鏡頭去比)。
每看 diffusionless 的文都認真看完

分析理性 有知識內容 也不會帶個人情感的亂噴

是在 mobile01 少數可學習的對象

感恩吶






AbdA wrote:
然它在ISO100拍出的圖片竟然是糊的(官家會允許如此嗎)


有啥誤會吧!DXO拍的東西,不會讓你看到.....(縮成800萬畫素有啥好看的)
tyf000 wrote:
簡單說就是把各種車子...(恕刪)

為何要那麼糾結?
就像單看汽車引擎的性能表現,不去評「舒適性、內部空間、中央控制台、油耗」等等
不是全面的評測,
不就不會如此崩潰了?
它也列出了測了那些項目,不是嗎?


難不成有人只談他的車要幾百幾千萬,你還要跟他爭論是不是好車嗎?
那車如果真賣那個價,就當個資訊,不就結了?

內行的看門道吧!


都並列第一啦!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