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後知後覺的開箱 中一光學 MITAKON 50mm f0.95 二代鏡頭 蓋大樓

我用上A72感覺中央有小許變型

經LR5用上LEICA 50mmF0.95 lens profile就變得自然許多

用上這支鏡頭JPG直上, 人像F0.95-2大胆可用VIVID/STD MODE +1+1+2 (WB少調綠藍+1)EV補0.7-1 AUTO ISO

當初我也衝著F0.95敗下去了,可惜沒人蓋大樓
真的很愛這管的F0.95阿
S家峰值對焦配合這管,絕配!
傷眼就拍謝了










lowlence wrote:
G大,因為VM 50mm f1.1最近對焦要1米,我就放棄了 T___T (中一只有50公分)(恕刪)


會不會覺得:
0.95來拍1公尺以內的物體,看了會暈眩。
最近距離1公尺有它的道理的。
毛毛wrote:
當初我也衝著F0.95...(恕刪)


=.= 要蓋樓嗎??? 我是還沒有想到這個說,
毛毛我引你的言時,因為有注音,會變違反版規,所以就擅自改成國字的毛毛了。



sunwesin wrote:
會不會覺得:
0.95來拍1公尺以內的物體,看了會暈眩。
最近距離1公尺有它的道理的。


VM 50mm f1.1 是設計給RF相機結構的鏡頭,RF鏡大部份最近對焦距離都蠻遠的,這個是先天無法克服的部份 (不然就要用版友推的伸縮式的轉接環)


然後,距離很近的時候,我會縮光圈拍,除非有什麼特別想法才會光圈全開來拍攝;構圖的部份如果對焦能近一點會比較方便,有的時候沒地方退也是有點麻煩 (不過話說如果用a7r2畫素這麼高,也是可以一米外用裁切的也ok)
diffusionless wrote:
也就是過去鏡頭=廠商光學玻璃處理能力的觀念,現在是鏡頭= 光學玻璃供應商+加工製造商+鍍膜+組裝+...。

例如,允許工程偏差高一點,可能需要加工與品質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這樣鏡頭成本就可以大幅下降。...(恕刪)


關於這部份,有個題外話,當初在校自己的稿找錯字的時候,忘了還有一顆SLR 50mm f0.95鏡頭 (版友唐小見提醒),後來找了一下他的資料,跟diffusionless前輩提的是一樣的,這顆原本也是給中一代工,不過品管很不好,後來換人代工的樣子。


也就是說,確實現在自行用電腦設計鏡頭容易多了,把公差拉大一些,大陸肯定有些工廠是可以做的出來的 。


我自己是希望可以把價錢拉高一些,提升QC或光學素質會比較實在,這樣比較可以做出品牌的的區別,才不會被人垢病是廉價工廠的先入為主印象。



也謝謝diffusionless前輩,回文總是可以鞭辟入裡,小弟受用良多 ! 感謝 !

lowlence wrote:
=.= 要蓋樓嗎?...(恕刪)


標題一改, 立馬可蓋大樓...

Persson wrote:
標題一改, 立馬可...(恕刪)


ok~~~~準備來蓋吧 !
A7出掉鏡頭也捨不得賣,現在又入A7M2,再拿中一出來用,還是很夢幻
有入手中一的來蓋大樓吧
原來有討論過這隻鏡頭,用了幾個月還蠻喜歡的,一直是常駐鏡頭,幾乎天天帶在身邊

actionsmile wrote:
原來有討論過這隻鏡...(恕刪)

A6300 + 35mm 0.95 有獨特奶香

你的格局決定你看事情的角度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