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期間的對焦速度在與A7S相比之後,雖然有些微的進步但要跟自家的DV相比還有一段距離
就軟了
SONY的DV對焦速度已經是不可信任的慢和經常錯判 不自主的脫焦 迷焦了...
用業務級DV在拍複雜舞台燈光時,還得手動對焦才能放心,那A7S2不就更加悲劇了?
用過松下的相機/DV, 表示很難接受SONY DV的對焦速度跟機子判定該對焦那裡的標準...
當然如果準焦,SONY的色彩表現比松下的漂亮很多,但如果多數是失焦的再漂亮也無用,
所以手動對焦變成唯一解...
但有些環境就是很難使用手動對焦,腳架高度或是拍攝主體是會移動的運動體時.
一直在等SONY在對焦速度 準度這塊有大的進步,至少追上松下,看來還得再等等了...
Charley53 wrote:
想請教機身本身的五...(恕刪)
其實看不大出有開跟沒開~明顯上的差異~當初我聽到A7II開始,多了五軸防手震~
還以為會猶如手持穩定器一般呢?看來是我想多了~7S2為4K錄影而生~
附上連結~官方自己拍的Demo
五軸防手震
vincent978 wrote:
報告... SERVO...(恕刪)
謝謝提醒,筆誤已修正

tyy2010 wrote:
GML 大大, 帶著model到國外拍喔? 有沒有上新聞呢....cc
A7S2不錯,可惜升級感不夠,目前也沒4K需求,先把電腦電視都升級到4K再說吧...現在只有 iMac5K +FCP 能編是嗎?
日本是員旅啦...哪來的MD

atlaswu wrote:
拍攝樣本都拍得很棒!
AF-C對焦能力我也覺得不足
另外請教USB可以邊充邊錄的部分,我自己接上線之後
螢幕會進入「傳輸模式黑畫面」而無法進行拍攝操作
翻手冊p.48有提到「使用電源供應器(附件)從電源插座供電時,可以使用相機」
是否有特殊的設定?
謝謝你的賞識,目前A7全系列要比追焦的話,還是得要出動A7R II
印象有個傳輸模式可以選擇,一般用自動應該就可以邊充邊拍了說!
無限重生 wrote:
難怪我怎麼用AF-C都怪怪的,原來不支援速度連拍~
高感測試覺得戶外A7s II贏的感覺比室內大,
室內是A7s II 51200前面都覺得輸給A7s
戶外A7sII就比較傾向全部贏~
對焦上面好像增加到169點,
但有點無感,不曉得可否測出跟25點對比式對焦上的差異呢?
我也算少數兩台都有的人
另外想請問Sony FE PZ 28-135mm F4 G OSS 這鏡頭怎麼這麼少人使用呢?
他有恆定光圈加上焦距幾乎通包,難道是畫質不好?還是對焦速度較慢?
1. 很尷尬的設定,連拍要AF-C就很慢、不開AF-C的話感覺又沒意義...
2. 我自己看是室內/外,A7S II在ISO 12800以後的優勢比較大。
3. 169點跟25點的差異,我想最主要就是在大範圍拍攝小目標時的準確率吧!錄影AF-C時也會比較有感!
4. 因為它是專為錄影打造的鏡頭,採用內對焦、內變焦設計,單價也比較高...一般以拍照為主的用戶不一定用得到。
scmerp wrote:
以目前的價位,a7s超值很多,二代提升不是很有感~感謝版大辛苦測試
如果不在乎4K錄影的話,一代的確超值許多!
umax wrote:
有發現 AFC 拍照、錄影會地震感?
地震感?
arclen wrote:
這張吉姆林大應該站在大阪十字飯店前拍的吧
剛好在這住了二天XDDD
印象是在HEAD PORTER附近拍的,道頓崛川附近~

gotowin wrote:
非常好的測試。
不過文未的鏡頭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55 f1.8...(恕刪)
謝謝提醒,筆誤已修正,拍謝
。coolsteve wrote:
想問確定可以邊充邊錄了?
我用小米行動電源測試,確定可以!有顯示充電符號,原廠也有特別強調這個優勢。
egoliyo wrote:
感謝吉姆林大精彩的測試
也是期待好久的文章...
在此小小糾錯一下
【"高"速錄影】= 一般口語中的【"慢"動作錄影】
但不能說成【"慢"速錄影】喔
這算是一般口語中的誤用...
實際上
【"慢"速錄影】=【"快"動作錄影】
我來改一下嘿~SORRY!
shinmac wrote:
五軸防手震系統在微距用「f/13、1/25s、ISO 2000、90mm」,用f/13有點不太貼近使用者的務實情況。
微距鏡因為對焦距離的緣故,在多數情況下,勢必得縮光圈,主體全貌才顯露的出來。
maiko1214 wrote:
01真的下重本讓記者到世界各地做測試
佩服蔣大!值得鼓勵!
其實是員旅+採訪,就背兩台相機出去測試的

liton24 wrote:
特地登入支持吉姆林
因為前面的快問快答~馬上就解答我選機器的疑問
非常貼心的編輯
謝謝你喜歡這個單元

binglien wrote:
剛剛去日本看過金閣寺,怎麼覺得那張金閣寺的顏色好噁心
那張我有開HDR唷!
難揪 wrote:
看到這句
錄影期間的對焦速度在與A7S相比之後,雖然有些微的進步但要跟自家的DV相比還有一段距離
就軟了
SONY的DV對焦速度已經是不可信任的慢和經常錯判 不自主的脫焦 迷焦了...
用業務級DV在拍複雜舞台燈光時,還得手動對焦才能放心,那A7S2不就更加悲劇了?
用過松下的相機/DV, 表示很難接受SONY DV的對焦速度跟機子判定該對焦那裡的標準...
當然如果準焦,SONY的色彩表現比松下的漂亮很多,但如果多數是失焦的再漂亮也無用,
所以手動對焦變成唯一解...
但有些環境就是很難使用手動對焦,腳架高度或是拍攝主體是會移動的運動體時.
一直在等SONY在對焦速度 準度這塊有大的進步,至少追上松下,看來還得再等等了...
我自己在Sony DV的AF-C的使用經驗上還不錯,對焦流暢跟時下的DSLR或是ML相比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我不太能體會你說的情況。
Charley53 wrote:
想請教機身本身的五軸防震遇上鏡頭防震 , 是以誰優先 ? 或是可以有加成效果 ?
以下是我在評測A7 II時曾提到的,A7 II/A7R II/A7S II均採用同一套五軸防手震系統,請參考:
A7 II搭配OSS防手震鏡頭作業時,鏡頭的上下、左右擺動防手震機制會照常啟動,另外三軸(轉動、X、Y)的防手震則由機身來完成,倘若是裝上無防手震鏡頭的話,那麼使用者就可以選擇是否要啟用A7 II的五軸防手震,這簡直是老鏡玩家的福音,相信這絕對是A7 II的賣點之一;另外在轉接上它牌鏡頭時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偵測到鏡頭資訊的,若是偵測不到的話也沒關係,因為用戶可以手動選擇鏡頭的焦距。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