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7S 這ISO是正常表現嗎? 請教機身設定


feng wrote:
你如果覺得A7S是...(恕刪)


他根本就無視Jpeg直出的問題。
反正他只想說 A7S 是個騙局。
其實也沒有什麼騙局不騙局

低畫數 在低iso時 raw 就是細節少一點

高iso時 raw雜訊少一點 可用iso就是比較高

低iso時 jpeg 細節同樣較少

高iso時 jpeg 不用大抹 所以細節相對就好很多

各家包括到頂級機身 都沒有擺脫這個道理

目前為止 也沒有誰技術特別高強 特別領先

先前一堆人特別標榜 d4 d4s的cmos

比較下去 還是沒有跳脫道理之中

Weilli wrote:
提醒一下,現在的RAW已經不是真的raw擋了
很多已經預設在出raw前已經抹除雜訊過了
SONY和NIKON都會有下手,只是輕重問題了....


你可能搞錯我問題的方向
我的意思是,當d750與a7s的iso25600差別一點點
但傳與d750同CMOS的A7II卻硬是差距多了點
問題:若不是sony調教能力比nikon差
就是sony有意將A7s和A7II的差異化做出來

sunnazi wrote:
例如晚上拿著200mm的鏡頭想拍攝疾駛而過的機車,
快門1/250s、光圈F4的話ISO只到25600的機種可能就遇到硬體瓶頸了。


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追焦
現階段可能只有1DX與D4s才能完成


無限重生 wrote:
我分享一張ISO 6400
真的是很放心的ISO使用~


我也是放心使用6400~~不過看了比對圖,可以會再提升上去

裁切
usonplun88 wrote: 你PO的網站圖片我以前就看過了,下面...(恕刪)

暗部的你看一下就懂了
arclen wrote:
...(恕刪)


CMOS 雜訊對於溫度、PCB、電路板電源等項目是敏感的,
也就是說就算用同一塊感光元件,不同公司的電路、機構設
計也會影響最後雜訊的多寡

所以要說 Nikon/Pentax 這方面比較強,其實也對。但反過
來說 Sony 則是把體積重量微縮,但是保有一定的影像輸出
水準
剛剛去測試了一下JPG和RAW
我用DXO轉,真的差很多,或許JPG可以試著把除躁開到大
我自己是用低,JPG和RAW色調也差蠻大的
你是C家 對!我是C家(CONTAX) 你用L鏡 對!我用L鏡(LEICA) XD...
Lucose wrote:
CMOS 雜訊對於...(恕刪)



前代 可是 高ISO A7 好像就比 D610 好~

tyy2010 wrote:
建議的各位去看這個站了解一下原理,別再人云亦云了,看了之後會發現那些評測的網站都超不專業
ClarkVision.com
Digital Camera Reviews and Sensor Performance Summary
如果做相機Sensor只要縮圖抹雜訊那簡單了,現在技術在FF上做出一億畫素都不是問題


這篇真的是非常好的文章。

幾年前拜讀了之後,某天有興緻就把他大略的翻譯後,簡單寫成 blog。
如果對讀整篇英文論文覺得太枯噪,可以先看看我的簡易翻譯版:
色階與雜訊的探討

某種程度上這告訴了我們,在雜訊不可能完全抹消的前題下,
有超高 bit 的色階並沒有實質意義。
(當然有多少 bit 算夠,是跟有多乾淨的畫面要一起考量)

或許這就是 SONY 把 A7R 的 RAW 降 bit 的理由,
而這在看了 clarkvision.com 這篇論文後,我也覺得論點成立。
-= 散仙 =-
如果看照片都縮的很小張,APS-C的A6000就很強了
以下四張皆為 F2.8 , 1/30 , ISO 12800 ... 拍RAW降噪轉JPG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