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如果是你會回頭買A全幅嗎?

henrywhs wrote:
有RAW的話還有需要...(恕刪)


我一尚都拍RAW+JPG,
通常JPG作現吃用。

以下有我整理的PP使用說明給您和大家參考,
其中已有講到各PP檔的適用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片設定檔」使用說明

其可以藉由調整相片設定檔項目,例如「Gamma」和「詳細資料」來自訂畫質。設定這些參數時,請將相機連接至電視機或螢幕,然後在畫面上觀看相片時加以調整(廢話)。

要使用的設定
MENU→拍攝設定→相片設定檔→要變更的設定檔。再透過按下控制滾輪的右側,移動至項目索引畫面。使用控制滾輪的上/下側選取要變更的項目。使用控制滾輪的上/下側選取所需值,再按下中央鍵來確定。相片設定檔的預設檔有「PP1」至「PP7」,已依據各種拍攝情況事先在相機中設置。

PP1設定範例
為用於動態影像的標準伽瑪曲線Movie相比上,陰暗部分的對比度較低,明亮部分的對比度較高,細目說明如下;

Movie:為Gamma設定為Movie時的適合色彩。

V/H平衡:為DETAIL的垂直(V)和水平(H)的平衡;下至-2遠至垂直(V)側、上至+2遠至水平(H)側。

B/W平衡:選取較低DETAIL(B)和較高DETAIL(W)之間的平衡。而「類型1」在較低DETAIL(B)側時,關閉至「類型5」在較高DETAIL(W)側時關閉。

限制:設定「詳細資料」的限制程度;0(下限程度可能受到限制)至7(上限程度不太可能受到限制)。
Crispning:設定清晰化程度;0(淺的清晰化程度)至7(深的清晰化程度)。

高亮細節調整:設定高強度區域的「詳細資料」等級;0至4→拍攝設定→相片設定檔→複製→拍攝設定→相片設定檔→重設。

注意要點:
由於參數由動態影像和靜態影像共享,因此當您變更拍攝模式時,請調整該值。
如果您以拍攝設定有RAW影像,下列設定不會反映出來;
1.黑色等級黑色Gamma膝點色彩濃度如果變更[Gamma],ISO值的可用範圍也會變更。
取決於伽瑪設定,陰暗部分可能有較多雜訊,可以透過將鏡頭補償設定為「關」而獲得改善。
2.使用S-Log2伽瑪時,與使用其他伽瑪相比,雜訊變得比較明顯。如果在處理相片後,雜訊仍然顯著,也許能夠透過使用較為明亮的設定拍攝而改善。但是,當您以較為明亮的設定拍攝時,動態範圍會隨之變得較窄;建議在使用S-log2時,透過試拍,事先檢查相片。
3.設定「ITU709(800%)」或「S-Log2」可能導致白平衡自訂設定發生錯誤。在該情況下,先將曝光設定為明亮,然後執行自訂設定。
4.設定「ITU709(800%)」或「S-Log2」會停用「黑色等級」設定。如果在「手動設定」中,將「斜率」設定為+5,則「膝點」會設定為「關」。
5.S-Gamut是Sony特有的色彩空間,提供相當於電影攝影機的寬廣色彩空間。但是,本相機的S-Gamut設定不支援S-Gamut的全色彩空間;它是一個實現相當於S-Gamut的色彩重現的設定。

註1.RGBCMY六色
分別為R紅 、G綠、B藍、C青、M洋紅、Y黃。
註2.Gmma曲線
PP1 Movie:適合用來拍攝動態影像。
PP2 Still:適合用來拍攝靜態影像。
PP3 Cine1:影片的風格會偏向中性且柔和。
PP4 Cine2:調性趨近Cine1,但效果更顯著。
PP5 Cine3:加強光線和陰影的對比度,並提升黑色的漸層。
PP6 Cine4:陰暗部分的對比度高於Cine3,陰暗部分的對比低於Movie
PP7 S-Log2:可增加1300%的動態範圍,呈現平順的層次效果。
黑色等級:指的就是黑色位準,範圍從-15 ~ +15。
黑色Gamma:可用來校正低強度區域的Gamma。
膝點: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將亮度設定在一定範圍內,藉此避免過曝的情形產生。
請教70-300G2定價是多少錢?
官網看不到
ROGERMUL wrote:
請教70-300G2定價是多少錢?
官網看不到...(恕刪)


我也找不到 因為我打錯了
已經改了 是70-400G2

3729mp wrote:
我一尚都拍RAW+J...(恕刪)


其實,簡單的説,PP這個功能就是給影片用的
我要把照片模擬成攝錄機的顏色幹嘛?
影片的反差取向也跟照片背道而馳
如果使用PP來配合影片的後期處理,可搜尋"cine LUT color grading"等字眼
以我所知,RAW拍攝時PP肯定不會有效果,JPG我就沒有深究,因為根本不會用
JPG只是調整creative style/DRO就是了,根本無需PP

Albert2630 wrote:
Sony的全幅浪潮一...(恕刪)


說幾個個人感想
A環我玩好久了 配備也算滿齊
目前為
A99
1635ZA
2470ZA
85ZA
135ZA

第1個感想: A99的對焦區域絕對讓用過A77的人感到綁手綁腳 幾乎只有A77的1/3 (不誇張)
第2個感想: 85ZA在A77很利在A99還好 (怪現象) 135ZA沒有此差別

第3個感想:
您應該也是需要一主一副的拍照模式
我會建議
對索家很有愛就A全幅 (A99) + E全幅 (A7S/R) → 賣77買99 賣NEX 買A7S/R
對索家還好就 A片幅 (A77) + E全幅 (A7S/R) → 賣NEX 買A7S/R
對索家不怎麼樣就A全幅二手 (A99) + 其他家的APSC無反 (如富士或EOSM)
→ 現在A99的2手可以找到約42000的然後老鏡給FUJI XA1吃 算是省錢又不用重新配置鏡頭 另外A鏡有轉接環可以讓FUJI接

henrywhs wrote:
只要非原生A mou...(恕刪)


不懂你想表達什麼..
A接環相機的防震做在相機裡面,所以所有A接環鏡頭,包括副廠幾乎都不(需要)提供鏡頭防震。
如果你是在說什麼Nikon鏡,Canon鏡轉接A接環,根本沒人這樣玩,也不需要當作一個重點提出。

henrywhs wrote:
其實,簡單的説,PP...(恕刪)


您再提這個,
上我整理的專文有講的得很清楚,
您有可能沒看到(即RAW記不記所有調制一事)喔!?
而在實用中,
我幾乎在上述的第一個URL裡都有分享心得了,
其中要再次叫好的是PP1預設給錄影專用,
或許我也愛錄影吧,
這一程式在第一時間就能消除很多煩人的「摩爾紋」。
PennyFan13 wrote:
不懂你想表達什麼.....(恕刪)


我手上這顆Samyang 135mm T2.2 VDSLR for A mount是原生A接環,亦沒有電子接點,插在a99上沒防手震,可是透過a7II的Steadyshot焦距調整便能使用防手震功能
在A接環上轉接M42的人也多的是,Minolta年代已經有很多人會這樣做

henrywhs wrote:
我手上這顆Samya...(恕刪)


以下內文是我在A7M2更新V1.10後報馬心得: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4226375&p=2

其中有人特別還問了有沒有調適用焦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報馬一下,
這次的更新,
對副廠的鏡頭有防手震功能者無效(應該說不支援了)!
話說今天接用了Sigma 105mm/F2.8 OS Macro II DG HSM ,
其鏡頭上防震開關有「OFF/1/2」三段功能,
「OFF」為防震關閉、「1」為長快門防震、「2」為短快門防震,
與A7M2機身組合後:
鏡頭防震打開+機身防震打開會成都無防震效果,
鏡頭防震打開+機身防震關閉則有防震效果,
鏡頭防震關閉+機身防震打開則有防震效果;
而效果最佳在單開鏡頭「1」的防震時!


3729mp wrote:
以下內文是我在A7M...(恕刪)


不是副廠鏡頭在a7II上的防震無效
而是鏡頭防震跟機身防震同時開啟就會衝突
Kurtmunger寫在三年前的評測中已經題及過了
Tamron把A mount鏡頭的VC拿掉也總有原因
http://kurtmunger.com/steady_shot_vs_sigma_osid165.html

另外Sigma OS Mode1/Mode2不是解長/短快門防震
Mode 1是X/Y軸防震啟動
Mode 2是只啟動Y軸的防震,為快速Pan移動攝影而設

"Mode 1 detects and corrects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tion, ideal for shooting with the camera in a fixed position. Mode 2 detects and corrects only vertical motion, making it ideal for panning, as when shooting motor sports, for example."

FYI:
http://www.sigma-imaging-uk.com/~sigmaima/lens-technology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