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誰說A環已死!

minway190 wrote:
在台北市攝影器材商業同業公會的2014-2015年鑑當中,SONY有近十頁版面,
其中版只有介紹E&FE接環機身,Alpha接環機身是一台都沒有!!
只剩少數A接環鏡頭佔到一小角版面而已...
跟早期一片機海的氣勢不可同日而語啊...

我也有注意到這點,連最新的A77ii都沒有介紹,著實已經打入冷宮
兩顆鏡頭而已...

來一台A950吧
gupssinckg wrote:
24-70 ZA I...(恕刪)
我怎麼感覺新改款的A鏡,就是為了搭配E環的專業機a9,a9搭轉接環配A環大三元,那也不用等a99二代跟E環大三元了,兩個系統相輔相成,E環機身要專業就配大光圈A鏡,要輕便就配小光圈E鏡~
sincedoei wrote:
可是換個角度想假如不...(恕刪)

個人舉個例,可能不是很恰當,但是可以知道一些。

NIKON在2006年停產旗下大半底片機與手動鏡。
接著就是ZF鏡頭推出。
同年面對35mm機身風聞消息,NIKON特別發表聲明DX是目前數位最佳化選擇。

而同年繼續發表 D2Xs DX旗艦機,以及無機身馬達的D40。
隔年2007年,就是推出D3與D300,以及一些FX新鏡群。


結果現在FX機身有D4s D810 Df D750 d610,五台之多。
一顆鏡頭從設計 試作與測試修正,這樣通常背後成本是最大,像是NIKON 14-24/2.8也是數年前就設計出來,但是卡在製作上一直無法通過,當然NIKON有感覺的人就會想到,那不就是2006年以前 DX時代就已經在弄?






再來看SONY,A接環,從2008年 a900,到現在2014年尾,也只有三台,a900 a850與a99。
旗下E接環呢,從去年2013年,至今就已經有四台,a7 a7R A7S a72。
如果A接環銷售可以達到目標,那麼你看到的35mm FF機身就不會只有三台,至少會有兩台以上不同等級的FF機身。

特別是SONY A接環最多與高階鏡群都是35mm FF系統,這樣趨勢已經很清楚。







個人相信SONY還會繼續發表A接環機身,A接環不會馬上停產,那樣是不智。
而是逐漸轉向E接環FF機身,就像olympus 43系統一樣,OLYMPUS也沒有說43系統死掉或立刻停產。


只是明眼都知道趨勢是如何!
















個人覺得SONY對A環鏡頭群的另一個出路就是像Olympus E-M1一樣,讓E Mount機身可以用簡單的轉接環直接透過感光原件的相位對焦模組驅動相位對焦鏡頭,在Olympus上是43鏡頭,在SONY上就是A環鏡頭,省去一個還要塞進半透鏡跟AF模組的肥大轉接環。

我用了E-M1之後還回頭去收了幾顆43上的鏡頭,雖然E-M1的相位對焦能力只能說還可以,但是已經很方便了,也起碼是一個出路,畢竟43上還有幾個焦段的鏡頭是M43還沒有的,而A環鏡頭的資源就更豐富了。
夏餅 wrote:如果現有鏡頭肯全面超音波化,部分增加防水...(恕刪)

我是A850+騰龍24-70防水防塵
到現在全線鏡頭都沒有更新幾隻
要怎麼配合未來的新機種呢?
這新聞的意義只有:有較便宜的一代鏡可撿。

A機能用多久就多久囉,拍一張是一張~等A收攤再跳E。
如果我能彌補一個破碎的心靈,能減輕一個生命的痛苦,撫慰一處創傷,或是令一隻離巢的小鳥回到巢裡,我便不是徒然活著。~查爾斯˙狄更斯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舉個例,可能不是...(恕刪)


+1

E接環 銷路應該好很多 A接環就是賣不動
很多銘鏡一旦停產,價格反而止跌,A環的全幅蔡頭,每顆都有成為銘鏡的實力,在不同的焦段各領風騷,反正還是有E環機身可用,小弟大學時拿的contax蔡頭,現在可是價格還不錯,希望手中目前的五顆A環大蔡頭未來能像contax蔡頭看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