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32600 wrote:如果在意光學素質真的...(恕刪) 笑了,富士的光學品質與SONY就伯仲之間但是最近出的光圈比較大,品質漸漸的也修正以往注重中心畫質,犧牲邊緣畫質的傾向但是價格也相對高假如你要打Sony Zeiss光學也普普,請拿出測試讓大家比較看看
cdx wrote:16-50的原罪在它...(恕刪) 別拿Sigma的頂級定焦畫質來比啊體積要跟m43比畫質要跟Sigma大鏡頭比價錢要跟Canon基本款鏡頭比JPG直出要與富士比暗部對焦要跟GH4比鏡頭作工要跟Zeiss/Leica比這家還被要求真多...怎麼這麼衰啊
cdx wrote:都專程出去外拍了,哪管的到尺寸.重量阿!18-35帶出門隨身拍照我給0分出去外拍我給100分~!E20 FE35/2.8快2萬光圈才F2.8你真的覺得拿20mm f1.7比好嗎??人家才9000,2手隨便都找的到6000多的.......(恕刪) 您自己講到重點啦~今天大部份的人都是從APSC單眼機種入門不管是CNS那我要挑一部又可兼顧隨身及畫質的相機當然是從熟悉的APSC挑起因為APSC片幅的表現就是APSC的水準那我要輕便大可接上E20(也不用找水貨,官網訂價10880元,店家減個一千買的到)要畫質可以接上E24、Touit32不用擔心片幅太小的限制、進可攻退可守絕對不是只有鏡頭大小及水貨二手才多少錢的考量
edc218 wrote:為什麼柯錫杰老師、范毅舜老師、王徵吉老師、張良一老師等選擇NEX系列當隨身機? 這三位應該都用定焦.NEX机身配定焦是有[机身小/感光元件大/畫質、電子性能優異...]等等正面优點.在選擇[主系統]的人(拍什麼都想用它),要求/考慮面向難免較多,NEX如果不能滿足,支持者也不妨大方承認嘛
cdx wrote:16-50的原罪在它只是為了小下來硬產出的,光學犧牲太多舊的16MM定焦也是...(恕刪) 其實跟體積沒什麼關係,因為 18-55 時代畫質就很糟了......bat002008 wrote:我看A6000大樓k...(恕刪) 我自己只拍 RAW 檔,第一次用 16-50 廣角拍景置入到 LR 一看,還以為買到魚眼鏡.....得靠不小的數位修正,才能讓這顆 Kits 活過來....拍 JPG 修正開啟後可以改善許多,但變形還是會有。如果只是圖個方便,16-50 留著無彷,畫質就不用太要求了~。
Weilli wrote:體積要跟m43比畫質要跟Sigma大鏡頭比價錢要跟Canon基本款鏡頭比JPG直出要與富士比暗部對焦要跟GH4比鏡頭作工要跟Zeiss/Leica比這家還被要求真多...怎麼這麼衰啊 因為Sony習慣不鳥前輩(行規)、廣宣形塑[唯我獨尊]氣象,支持者一派轉移自對家電印象的傳統好感(可能是有些年紀、家中經濟掌權者),另一派來自(Canon掘起、已成大宗之後)的新生代,直接被新的行銷管道訴求吸收進來;這三方有個共同特徵就是:講起話來,有人打心裡不服、想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