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來了來了~Sony 50mm f/1.4 Carl Zeiss Planar T* ZA 美國7月上市


rightright wrote:
我說的是sigma的...(恕刪)


sigma50中心沒比ZA50更好多少,也許5%?
但是sigma50在F2.8之後,解像力並沒有現在的C50/1.4,N50/1.4G,S50/1.4的高。他的優勢基本只在F2.8之前。

sigma:


50ZA:


中心部分是差不多。

萊卡R50 E60:

rightright wrote:
我說的是sigma的...(恕刪)


抱歉抱歉
我真的搞錯顆了,我以為你說的是SAL50F1.4那顆

rightright wrote:
MTF圖正常都是做無...(恕刪)

確實正確作法是在無限遠,但是那個不是個人所要講觀念,而是本身MTF就是會隨著距離而變化。
並不是只有微距鏡!




當然這幾個算是比較傳統對焦模式,像是後面近代鏡頭對焦中變化就更大。



其實就連LEICA鏡頭在Erwin Puts測試LEICA鏡頭偏差也是頗大,ZEISS是比較穩定接近,當然這裡有所謂工程偏差問題,但是測試數值變化有些往往已經偏離原本設計。


leica原廠給

photozone測試





再來您自己看過縮光圈比較ZA F8MTF曲線,像40 lp/mm竟然都比LEICA ZEISS所有鏡頭都還要高。


重覆文張,煩請幫忙刪文,感謝了~
silvermumi wrote:
但個人認為這時後不做...(恕刪)


或許在這種追求大光圈的年代,要開大光圈才會吸引消費者目光...
但前者所說的1.2跟0.95光圈DSLR的鏡頭有開到1.2光圈的就屬Canon 的 50 1.2 + 85 1.2
至於那顆0.95光圈的鏡頭 好像是4/2系統的..口徑大小就跟DSLR的鏡頭口徑有一截小差距了 那個進光量相信也不能相提並論,說穿了小口徑鏡頭的0.95大光圈 也只是漂亮數字... 真正論畫質品質 仍舊有差..
個人認為 消費者在買這類產品還是多比較其差異性比較好而不是一昧的追求數字規格,數字可以開得漂亮 品質就見仁見智了!MTF表亦是如此...

廠商會在1.2及1.4之間做選擇是有他的道理存在,
如果有興趣可以上RUMORS網查詢一篇有關於Canon 85 F1.2及ZEISS 85 F1.4比較的歷史文章
開大光圈會損失的細節及色偏問題探討,並非多數場合適合開大光圈 而開大光圈損失及補償是使用者自己去設定取捨!而多數使用者均寧可縮小1~2級光圈換取更銳利畫質也不會一昧的去開大光圈,F1.2並無絕對優勢 1.2與1.4的差異只有那微乎其微的快門級距+散景效果

大光圈鏡頭也並非主流及趨勢..那是個人追求的理由
否則現在市場也不會有Canon EF 135mm f/2.8 以及SONY堪稱散景之王的SAL-135F28 柔焦鏡頭存在!
就如同AF鏡頭當道的這年代,仍有喜歡使用MF手動鏡頭的玩家存在! 尤其是ZEISS手動鏡頭仍有他的市場優勢存在!! 而對於微距攝影來說 多數玩家完成的作品皆是MF對焦完成... 並非AF能絕對達成攝影者想對焦的焦點
所以你要說開大光圈宣示性的設計是頂級定焦鏡頭的趨勢? 個人不這麼認為
而定焦鏡頭的優勢本身就是光圈結構較大,而前述所提到圖像質量的品質最忌諱的就是開大光圈!何來開大光圈設計就是頂級定焦鏡之說?
論品質最主要差異除了定焦鏡頭的鏡構本身就比變焦鏡頭佳的優勢之外其次就是鏡片鍍膜及鏡片等級!!而不是光圈! F1.2也並沒有在市場上占盡便宜之說 Canon 的85 F1.4跟 F1.2價錢差了幾十張小朋友 沒有特殊需求的用戶 相信多數仍是選擇較經濟實用的 85 F1.4

(筆誤: Canon F1.4實為F1.8 )

allenburnett wrote:
或許在這種追求大光圈...(恕刪)


目前Canon沒有85 f1.4只有85 F1.2跟85 F1.8
LEICAQT & XT-10 & X70

allenburnett wrote:
或許在這種追求大光圈...(恕刪)


光圈F1,就是入射瞳孔口徑與焦距一樣,也就是50mm焦距,入射瞳孔口徑就是50mm。

頂多是邊緣失光分布差異。
像是LEICA 50/0.95

50不同光圈差異



這部份小弟倒是蠻認可!
其實就如前面小弟所用之前專利連結Sony 50mm F1.2の特許 




後面樓主提供設計師也有講解到設計過程

先前專利可以修正像差相當好,但是工程製造非常困難,就是在價位成本會高很多,那個就是廣角變形結構,就是類似ZEISS DISTAGON 55mm F1.4(這顆至少要十多萬)。



一顆50/1.4開價4萬5就有一堆人在講話,那真的做F1.2價位作到相近程度,價位差可是大幅提高,相位對焦問題就更多。
一顆CANON 50/1.2 為4萬多,50/1.4價位為1萬多。



而這次ZEISS目標是可以開放光圈大膽去用,也因此訂下這顆鏡頭規格目標方向。
感謝大哥指證筆誤 謝謝^_^
Tristonice wrote:
sigma50中心沒...(恕刪)

diffusionless wrote:
光圈F1,就是入射瞳...(恕刪)



感謝提供參考數據!!^Q^
就如大哥你所說的一顆50 F1.4ZA 開價4萬多就被念翻天...
為何會引來這麼多怨言?我認為個人主觀意識占絕大部分...
會有價格方面怨言的原因相信難免會有人拿 50 F1.4 跟 即將推出的50ZA F1.4的定價+F1.4光圈做比較..
50F1.4跟50ZA F1.4這兩顆是不同製程的東西,50ZA的貴 樓上前輩也都提供了RUMORS分享的影片參考,這部分不必多做說明...
總覺得一分錢一分貨,簡單的道理如果弄不懂只因為相同焦距相同最大光圈值..卻只是把不同製程的東西相提並論,那就如同一昧追求漂亮數字一樣東西拿在手上感覺有些可惜
影片明明就講得很清楚了... 真有點不明白挑三揀四在哪裡?
在爛的東西就是有人要,再好的東西就是有人嫌! 這話就說明了一切...
你要掛ZEISS的製程卻還要三萬內有找,那ZEISS賣的那顆50 F1.4手動鏡頭都可以燒掉丟掉了!
感覺就跟想用傻瓜相機的錢去買全篇幅相機一樣天方夜譚..
diffusionless wrote:
光圈F1,就是入射瞳...(恕刪)


看到17:49分的1.4光圈跟前面 F2跟 F2.2感覺全開也不怎麼樣



F2.2
LEICAQT & XT-10 & X70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