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RX1 vs NEX-5R/6 +24ZA

全幅機的價格是NEX5R/6+24ZA的一倍
我認為不能這樣比吧
NEX-5R/6+24ZA畫質不差
而且又可換鏡頭
又可以接老鏡
自己用過的感想是白平衡很準
RX1我認為是輕便中的極限畫質而設計!

zakkwang wrote:
A99、XE1這兩台我都有
感想就是A99低光畫質還是勝出,縮圖同尺寸勝負更明顯
RX1少了半透鏡入光減損,高iso只會比A99更好

若廠商iso灌水風氣越發變本加厲的話
DPReview測試頁面上,APSC看似狂勝FF的日子大概不遠了


大部份人看測試都不會看細節的。
雖然FUJI相機在雜訊抑制方面很有實力,
但可惜ISO值一概虛標,令"高ISO"看起來比它牌乾淨。

smd747gmail wrote:
我指的是雜訊部分,如...(恕刪)


我只能說我同意zakkwang所言的「若廠商iso灌水風氣越發變本加厲的話
DPReview測試頁面上,APSC看似狂勝FF的日子大概不遠了」

先不論各家標的ISO值根本沒一個標準,高ISO的部分也不用拿XE1來和FF比,M43也一樣很出色了。
下面E-M5的色雜訊雖然較多,但硬幣上的細節和兩台FF是可比擬的,相對的XE-1就抹了不少...
就算一樣拿DPreview的測試圖來說明自己的論點,大家都一樣是用自己的觀點再評論。
想表達的只是用了FF之後感受的差別是整體的,很難用一些縮圖去完整描述
我本來就沒有要你覺得我比較客觀,你也沒辦法讓我覺得客觀就是了...


Jahaha wrote:
我只能說我同意zak...(恕刪)


那就各自表述就好,你沒必要認同我的看法

EM-5 3200雜訊飆很高了,從縮圖就得的出原圖差更多

我一開始就沒說XE1細節比較好,一直講的都是雜訊的部分

LEICAQT & XT-10 & X70

smd747gmail wrote:
那就各自表述就好,你...(恕刪)


的確是各自表述,高ISO其他面向不論,單論雜訊的部分您說的沒錯,
從您原本的回應我看不出是單純要講與FF比較雜訊的多寡,就算是我的誤解吧,跟您道歉...

Jahaha wrote:
的確是各自表述,高I...(恕刪)


只是討論沒必要如此認真,有得罪之處也請多多包涵
LEICAQT & XT-10 & X70

Jahaha wrote:
說真的一直用DPre...(恕刪)



Jahaha大的拍照功力真是沒話講

曝光控制的真好哇.. (沒過黑沒死白)


Leon.K wrote:
Jahaha大的拍照...(恕刪)


Leon.K過獎了,景好看是最重要原因。
這兩個月是紅葉旺季,各家都陸續出現許多好看的關西照片了~~~

herroyuihk wrote:
高ISO甚麼時候變成...(恕刪)


高ISO只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
不過, 多說無益,
原本也想用小單眼來取代笨重的FF,
不過後來發現實在是沒辦法,
重要的場合還是出動FF比較安心,

有錢還是買一台玩玩吧, 不會後悔!
em5我有
xe1我也有
5dii曾經有賣掉了
低iso富士確實表現的方式不是近年來dc愛用者偏好的高對比高銳利的風格
談談高iso在dpreview怎麼看好了
如果要論「抹」得如何請看毛絨絨的部份,盡量不要看黑白線條
因為這是機身軟體可以調控得出來的,銳化對比設高一點線條自然鮮明

高iso em5或是sony nex系列都抹很大,毛的細節盡失變一團
再論高iso細節的部份
Xe1高iso畫質確實與ff很相近
不過灌水這部份大概有差1/3格到2/3格的ev
但雖然如此
Xe1的iso就算開到12800
雜訊也是黑點,較無雜色
相較於5dii才到3200雜色就非常多
更別說是到6400

低iso…xe1走得不是銳利化和高對比的風格
反倒在線條描寫上是由淺入深,較有層次…
說真的和傳統底片拍出來的結果確實較為類似
但看來就會不夠銳利線條不夠黑白分明,
但比較有立體感

全幅和殘幅的差異我想…比iso無意義
差異較大的是景深、立體感及細節的描寫
中片幅去了拍攝出來的結果立體感更強

本來已購入rx1,種種原因最後決定要觀望
大概有二點考量
發色還是對黃色很敏感
室內黃光拍人有點髒髒的感覺
第二是jpg肥大,一張要20m,設定m size又有種不放心的感覺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