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3600 萬像 全片幅半透單眼 SONY A99


diffusionless wrote:
Willien Ch...(恕刪)


我當然知道F Mount的歷史跟沿革啦...只是最早有某人提出來...只要價格便宜一定有賣點

上面有一堆大大回答了

價錢絕對不是考量一台FF會不會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太多東西需要考量了

價格可以吸引一些"騎牆派"投靠,但是這類的人一般都沒甚麼鏡頭包袱,只要對手在出了一台新的機器,

可能又跳走了...但對於有鏡頭包袱的人來說....自家的發展才是最主要在等待的

A850跟A900輸在...Sony自家的基礎使用者並沒有培養好,想說,有三四年的新Alpha使用者

連帶的應該會很多人願意往上衝FF,結果跟A700的下場一樣,錯估的基本盤的使用者的數量

當然同時機身的走向跟主流市場不符也是一大重點,大家都在拼高ISO可用,但是這台機器的高ISO卻是....

只拼價格不見得消費者會買單的...至少也要部份的迎合一下市場的主流...

如果一昧的拼高畫素,但是又無法迎合大家在ISO方面的期待...仗可能就會打得很辛苦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我說的是"如果A850先發, 銷售量會比現在高一倍以上"
若延伸解釋成"如果A850先發, 就會賣贏5D2 D700"
那就是擴大曲解我的意思了

sony第一代FF當然有很多缺點
但就像我前面說過的一樣
只要價格夠低
很多原本是"缺點", 都會變成可以接受
接受度提高, 自然就能多賣幾台
而不是像A900先發這種情況
缺點一樣在, 價格還比別人高
能期望有多少人買單?

就像當初A100 A200
比起CN廠入門機, 高iso一樣輸人一截, 鏡頭群比現在更為欠缺
但就是可以靠著高C/P值賣它幾台出去
觀察SONY相機上市狀況
我覺得有個現象是SONY很缺乏的
有些相機在上市前
可能會請很多職業攝影師拍攝很多照片給觀望者膜拜
當然有的照片會用上很頂級的鏡頭
有的是一次找好幾位職業攝影師
除了照片讓人觀賞外
還有每個攝影師寫一些推薦的好處給人分享
SONY給我的感覺就是大公司 很有錢
可是這方面卻很缺乏
不知道原因是出在哪
我比較希望既然要出個3600 萬畫素
全幅低ISO很容易能達到高畫質的相機
到時候起碼也多拍一些高階蔡司鏡 T鏡的低ISO照片讓人家起好感
別這樣高階鏡頭都捨不得用
推出高解析度的相機
結果使用者看不出他的實力神在哪裡到底是在幹嘛?

另外既然作SLT
我猜大概也是不只一個型號吧
應該有高低階之分
低階機應該是5D2那類的像機很強勁的對手
會不會像傳說中出三台
一台是低ISO畫質特化的相機就令人期待了
其實這一台特化機比較適合DSLR
一起出SLT的話比較不傷開發成本
而且比較有EVF的特色
端看這類使用者的接受度了
後出的A850先停產,先出的A900繼續賣,應該是Sony覺得反正少人買A850又賺得少乾脆不賣了,A900繼續賣,應該只是清庫存而已,也早已不生產了.

接下來要是Sony出的全幅是3600萬畫素,應該更沒有競爭力,即使ISO比A900/A850都高,但低ISO畫質絕對是比A900/A850更差的,職業用家買全幅要的是畫質不是畫素,真的需要畫素的,應該會買120數位機背.

但又有多少職業用家下得了手花大錢買那極少需要的高畫素120數位機背?反而是攝影玩家才花得下這種錢吧!

接下來傳聞中的3600萬畫素的A99和D800,誰會想買呢?應該也是攝影玩家居多吧!就不知道哪種職業攝影人需要常常用到3600萬這麼高的畫素?而現在他們又是如何應付的?難不成可以用3600萬畫素的135取代120數位機背?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所以像 Phase One IQ180 這種8000萬像素機背是出來騙人的?

隔壁用Phase One P45+ 的棚,老是跟我抱怨3900萬像素不夠放大型Poster是說爽的~

那些要印製成200線以上或水晶/調幅網點的 高品質商業印刷品用2400像素的圖,
一跨頁解析度就不足被打槍都是假的?


高像素不等於高解析,可高像素配大片幅是有無限想像空間...

自己吃小碗牛肉麵就能填飽肚子,總不能說點大碗湯麵的人是貪心.....結果自己到頭麵也沒點,還一直嚷著那碗麵一定不好吃~
魯獅 wrote:
接下來要是Sony出的全幅是3600萬畫素,應該更沒有競爭力,即使ISO比A900/A850都高,但低ISO畫質絕對是比A900/A850更差的...(恕刪)

36mp新機尚未推出,低ISO畫質是否比a850差我無從比較,
但魯獅兄如此斬釘截鐵,應該是已經比較過現行機種,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測試?
以我測試過的a850(24mp)和d700(12mp),高畫素豐富的細節記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還有您不能只比較100%,應該要縮成同樣大小來比才公平,例如一樣放大成40吋照片來比細節
以下2張照片分別擷取中央和邊緣的100%,以及同比例測試圖,您參考一下
左d700+n2470,右a850+sigma 2470
圖1


中央100%


中央等比例


邊緣100%(注意鐵皮浪板的線條)


邊緣等比例


圖2


中央100%


中央等比例


邊緣100%


邊緣等比例


01圖檔受限640,有興趣的話請參考部落格文章http://blog.yam.com/yansson/article/28536074
http://www.facebook.com/photo.yansson
魯獅 wrote:
接下來要是Sony出的全幅是3600萬畫素,應該更沒有競爭力,即使ISO比A900/A850都高,但低ISO畫質絕對是比A900/A850更差的


如果用好一點的解raw軟體加上專業版的降噪軟體,a850,a900高iso的畫質跟雜訊也不遜於5D II,

論直出的話,A900連自家密度高於自己的A550都輸很多,差別在於韌體上,就算是A77被大家嫌到爛的高ISO,高ISO直出還是不輸A900,韌體一代比一代好

畫素大戰是無可避免的,就算是5D II後繼機甚至後代機種,一定是越躍越高的畫素,如果CANON全幅出到3000萬畫素或4000萬畫素....前輩們就抵死不從嗎?

但一致的重點都一樣,有哪幾顆鏡頭能抵擋住高畫素的摧殘??
高畫素大戰在所難免的C家不可能置身事外,廠商竭盡所能的拉高畫素降低ISO雜訊,這對於玩家絕對是正面的..什麼樣的需求玩什麼樣的機器..
在硬碟4G的時代,誰能想到短短的幾年時間,硬碟的基本起跳容量用TG來計算?
不用市場來逼廠商求新求變,就是像台灣2大汽油公司一樣,愛用不用隨你,反正我們2家說了算

魯獅 wrote:
後出的A850先停產...(恕刪)

yansson wrote:
36mp新機尚未推出...(恕刪)


楊森大 您對魯大實在不用太過認真了

他老是講一些物理常識不足的謬論也不是一兩天了

捧著CANON卻天天關注SONY的心態只能說莫名奇妙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yansson wrote:
36mp新機尚未推出...(恕刪)


自從大約10年前開始注意DSLR以來,就沒有發現CMOS/CCD在感光元件上有任何突破性的發展,其間確實有某些的改進,例如排列方式及將金屬引線置後-背照式,但效果並不明顯,畫質的優劣還是決定於畫素密度的多寡,要不然需求超高畫素的用家為何捨35mm另花大錢買120數位機背?

目前很多同時擁有1Ds3,5DII和1D4的Canon用家,他們比較結果發現,在同期產品(DIGIC 4 數位影像處理引擎)的2110萬畫素5DII的畫質就是比大約全幅2650萬畫素的1D4(X1.3的1610萬畫素)稍微好一些.足見畫質的優劣還是決定於畫素密度的多寡.

越高畫素密度,越能解析鏡頭的解像力,但也僅限於鏡頭的解像範圍內,超過鏡頭的解像,那些多出來的畫素等於是無用或虛胖的而已,然鏡頭良窳差異又很大,也無法一概而論到底多少畫素(以35mm全幅為基礎),畫質和解析都能達到最佳狀況.

以a850(24mp)和d700(12mp)來說,1200萬畫素畫質是比2400萬畫素細膩,但解析明顯不足,就是一般的鏡頭解像普遍是超過1200萬畫素的,因此2400萬畫素會比1200萬畫素優勢;但3600萬畫素呢?個人不認為一般鏡頭都能達到這麼高的解像力,也許連Canon L鏡,Nikon G鏡,Sony G或ZA鏡也都達不到吧!

輸出40吋照片,畫素需要40(吋)X300(dpi)=12000(畫素)/30(吋)X300(dpi)=9000(畫素),大約需要1億零8千萬畫素的檔案,2400萬畫素的數位檔案只要4.5倍的數位放大,但1200萬畫素的數位檔案卻需要9倍的數位放大,當然以較低數位放大率的2400萬畫素的數位檔案優勢囉!

以較低數位放大率,又擁有較佳畫質,這樣的結果才有其價值.

舉例來說,以前拍鳥為了讓鳥兒佔135正片(24x36mm)更大畫面,曾經買過100-300mm蔡頭和蘇聯500mm反射鏡,300mm拍出來的鳥兒當然比較小隻,經掃瞄後300mm檔案也比較小,但無論是把300mm的照片放大到與500mm一樣,或把500mm照片縮小到300mm的一樣大小,300mm拍的照片畫質都比500mm照片好很多.

最近幾年數位相機的技術的確進步很多,最明顯的就是畫素處理量,再來就是可用ISO越來越高.

鏡頭的光學能耐是有一定極限的,各廠也無不卯足於改善鏡頭的解像力,周邊畫質鬆散,變形,色差,耀光等等問題,但畫素密度無止盡的往上推升,如Sony a77的2400萬畫素(約有35mm全幅的5400萬畫素),在低ISO時的畫質表現就明顯頹勢不是嗎?如何要求它在高ISO有很好的表現呢?

而一般攝影人,真的大家都需要很高畫素的照片檔案才夠用嗎?當然有些大圖需求的專業攝影除外,像咱這種三腳貓功夫的拍照工,平常用得最多的檔案都在200~600萬畫素之間,超過800~1200萬畫素只有封面和跨頁才用得到,超過2000萬畫素也只有月曆,廣告看板,選舉海報,牆上壁圖才會需要更高畫素檔案.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