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分享] 神喻更新版本.... from SDF


離題一下...

Jetter大, 你是認真的嗎...

你說MP3回放(replay)的效果還是勝於傳統CD, 是用耳朵聽還是用儀器量啊?
用耳朵聽根本不準, 有些MP3的壓縮過成會對data進行後處理, 那聲音變得好聽(但實際上一種失真).

而且..
1. 根據sampling theory, 只要原本聲音內容, 最高頻率內容<22.05(kHz),
用48kHz跟44.1kHz去取樣成數位訊號, 理論上都可還原成原本的訊號.
2. 16/24-bit, 那是在你的取樣儀器的靈敏度和SNR夠好才有差異(96dB跟144dB).

就你所說 48000*24*2=2304(kbps),
但是MP3最高bitrate是320(kbps), 壓縮倍率高達7.2, 完全沒影響???

任何破壞性壓縮都只會造成失真, 差別只是失真多少.
真的要測試, 把各頻率sine wave拿去壓縮,
回放再用儀器量, 你就知道MP3跟原本訊號的差異在哪了.
(好不好聽又是另一回事, 耳朵跟聽覺是很奇妙的.)

業界的確有用耳朵測試音質的實驗(大量測試者),
但是我從沒有看過破畫性壓縮勝過原音源或CD音質的報告,
即使是DTS/AC3這種high-bitrate的破壞性壓縮, 也不敢這樣宣稱.

BTW, 像是128(kbps)這種low-bitrate, 表現最好的應該是AAC...


Jetter wrote:
MP3不一定只能從CD上取樣下來哦(說真的目前網路流傳的MP3我想很多都不是從CD來的)....
CD的44.1K 16bit 的資料是沒壓縮的...這種PCM的資料..就算是用非破壞性壓縮一樣可以壓得很小...
如果拿到的是 48K 24bit 取樣的資料(DAT錄下的就是這個, 現在的PC幾乎都可以用這個取樣來錄音).. 就算使用破壞性的MP3來壓縮...在目前演算方式愈來愈好的情形下...基本上回放(replay)的效果還是勝於傳統CD... 除非是Super Audio CD(ASCD, 2822.4kHz, 可記錄頻率0-100KHz)才是真的超越...



sunnazi wrote:
一般CD的音源約是 44.1kHz / 16bit /Stereo,也就是每秒取樣 44100 次,
取樣的資料長度是 16bit,左右聲道個別取樣,
所以CD的 "傳輸率" 是 44100*16*2 = 1411200 bps (bits per second)= 1411.2 K bps。
但一般的MP3僅約為 128-192 Kbps,約是CD的 1/10 傳輸率,檔案被壓縮了10倍。

SKIN wrote:
該不會O家DSLR部...(恕刪)


O家改向sony採購感測器?
還是要出阿花接環或E接環?
EVF 的方面,Epson 可不是只開發了那些低溫 LCD 的貨色,還有一批高溫 LCD 的 EVF,可以完全消除彩虹效應的那種。

Jetter wrote:
9. 新 FF 機將會搭載 EVF。
10. 5 年以內,OVF 將全面被取代。
-----------------------------------------------------------------------------------------------
#9. 很有可能, A33/ A55 初試獲好評, 等 A77 出來又成熟些, 順便 debug, 再上 FF 機.

但是這 10. 卻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的. ( 我極少把話講得這麼滿 )

要全面換成 EVF 也要等到像我這種只用 OVF 的老頑固通通掛點了之後再說吧!

注意哦! 是講全面! 包括專業機!

根據瞭解, 和我類似的老頑固不算極少數, 經常是專業機的消費者.
isometry wrote:
1. 根據sampling theory, 只要原本聲音內容, 最高頻率內容<22.05(kHz),
用48kHz跟44.1kHz去取樣成數位訊號, 理論上都可還原成原本的訊號.


其實MP3會被批的一無是處就是這裡... 有些聲波...可能人耳聽不見..但是會影響感覺的...

MP3基本上是把人耳比較不易聽到的部份切掉...其實CD也是... 像有些樂器(弦樂最多)除了發出人耳可以聽到的頻率外..還有很多人耳聽不到的...但MP3和CD都濾掉了...所以有很多人覺得MP3也好CD也好..少了那麼一點空氣感...

哈哈..不過對我這個木耳來說...都差不多啦...

嚴格來說 CD的音質也是破壞掉的...因為量化了... 1~2之間還有 1.5 1.8 1.4 CD都沒法分辨出來..而且 >22.05Khz 的超音波也無法記錄...
sunnazi wrote:
一般CD的音源約是 ...(恕刪)...
難道真的要使用真空管放大機聽MP3嗎…


在說我嗎?我就是用廉價的 dvd/mp3 player + denon解碼前級 + kt88 後級

前2者取其方便性, 第3者對我這木耳來說, 就是心理上的滿足啦
(有陣子粉想換300b或211後級,不過理性暫時復活,所以就忍住了)
EVF 其實是遠勝ovf了吧

先不說192萬LED 0.45" EVF的色域和DR已經超越人眼色域和像素識別的範圍

所見即所得(可按你的拍攝參數曝光), 黑暗環境下可以軟件推光, 這已經比OVF好很多



至於MP3 320K

的確有差,我從CD轉成APE, 無損M4A, 320K M4A (Itunes plus) , mp3 320k

前四者我聽不出差別, 但mp3 明顯在高頻細節已經全失
Jetter wrote:
其實MP3會被批的一...(恕刪)

22kHz以上無法記錄, 需要我拿96/24甚至192/24錄出來的檔案來show給你看頻譜嗎?
不懂的東西, 不要把話說的那麼滿...
就像把從大陸那邊看來的不可靠乳摸隨便就拿來當神喻亂講那樣, 是很不好的行為.

回正題, EVF要取代OVF, 有一個很嚴重的檻必須跨過去
就是閃燈使用的時候, 例如1/160 F8, 在OVF上是不受影響, 與實際用眼睛去看的一樣
而在EVF上看, 則是一片漆黑. 這和vedio不同的地方在於...vedio不會有大量遇到這種
需求的場合, 但拍照卻會.

但這問題從我手上數年前的高階消費機種DiMAGE 7i到現在的a33/a55, 始終是同樣
的情形. 其他廠商EVF機種有沒有比較好的解法我不清楚, 但alpha系統一路下來很明
顯並沒有任何改善.

* Minolta高階消費機種如DiMAGE 7i使用的閃燈同alpha系統.
例如下圖就是用DiMAGE 7i加上Sony F42AM所拍攝的.

(當然在圖中這種環境夠亮的情形, EVF加閃燈沒什麼問題, 會有問題多半是在室內或夜間使用閃燈的情形)

ryanlryanl wrote:
就像把從大陸那邊看來的不可靠乳摸隨便就拿來當神喻亂講那樣, 是很不好的行為.
...(恕刪)


網路上本來就有許多訊息,有些也很大方的說自己就是乳摸「 Photo Rumors, Nikon Rumors....等等」
轉述這些資訊也沒有什麼不對,可不可靠就由看的人自行判斷,也沒有什麼好不好
用這個批評人家是否有欠公道?

話說回來,以目前的技術,EVF跟OVF真的差很多
像你所提到的使用閃燈的情境下,EVF會導致判斷錯誤,這也是事實
就希望科技能夠持續進步,來解決這個問題

個人是很希望EVF能夠得到跨世代的進步,以取代OVF
畢竟以前的DSLR為了五菱鏡,是必須要付出很大的空間、重量與成本
如果可以將這部分機構省略,倒是可以讓使用者少點負擔(重量跟費用都應該可以省下吧)
ryanlryanl wrote:
22kHz以上無法記錄, 需要我拿96/24甚至192/24錄出來的檔案來show給你看頻譜嗎?
不懂的東西, 不要把話說的那麼滿..


CD...Compact Disc啦...請看完全文...

另外...神喻來源一直是 SDF (請看好標題..)...什麼時候從大陸來了...真是...

乳模是 Rumors的音譯....


另外...
Alpha和NEX系列之所以會有閃燈同步問題是因為機械快門的關係...消費DC沒有機械快門 DiMAGE 7i也沒有...就沒有閃燈同步的問題了..要多少快門都嘛可以... 了解了嗎..別和DSLR因機械快門產生的限制去搞混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