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題一下...

Jetter大, 你是認真的嗎...

你說MP3回放(replay)的效果還是勝於傳統CD, 是用耳朵聽還是用儀器量啊?
用耳朵聽根本不準, 有些MP3的壓縮過成會對data進行後處理, 那聲音變得好聽(但實際上一種失真).

而且..
1. 根據sampling theory, 只要原本聲音內容, 最高頻率內容<22.05(kHz),
用48kHz跟44.1kHz去取樣成數位訊號, 理論上都可還原成原本的訊號.
2. 16/24-bit, 那是在你的取樣儀器的靈敏度和SNR夠好才有差異(96dB跟144dB).

就你所說 48000*24*2=2304(kbps),
但是MP3最高bitrate是320(kbps), 壓縮倍率高達7.2, 完全沒影響???

任何破壞性壓縮都只會造成失真, 差別只是失真多少.
真的要測試, 把各頻率sine wave拿去壓縮,
回放再用儀器量, 你就知道MP3跟原本訊號的差異在哪了.
(好不好聽又是另一回事, 耳朵跟聽覺是很奇妙的.)
業界的確有用耳朵測試音質的實驗(大量測試者),
但是我從沒有看過破畫性壓縮勝過原音源或CD音質的報告,
即使是DTS/AC3這種high-bitrate的破壞性壓縮, 也不敢這樣宣稱.
BTW, 像是128(kbps)這種low-bitrate, 表現最好的應該是AAC...
Jetter wrote:
MP3不一定只能從CD上取樣下來哦(說真的目前網路流傳的MP3我想很多都不是從CD來的)....
CD的44.1K 16bit 的資料是沒壓縮的...這種PCM的資料..就算是用非破壞性壓縮一樣可以壓得很小...
如果拿到的是 48K 24bit 取樣的資料(DAT錄下的就是這個, 現在的PC幾乎都可以用這個取樣來錄音).. 就算使用破壞性的MP3來壓縮...在目前演算方式愈來愈好的情形下...基本上回放(replay)的效果還是勝於傳統CD... 除非是Super Audio CD(ASCD, 2822.4kHz, 可記錄頻率0-100KHz)才是真的超越...
sunnazi wrote:
一般CD的音源約是 44.1kHz / 16bit /Stereo,也就是每秒取樣 44100 次,
取樣的資料長度是 16bit,左右聲道個別取樣,
所以CD的 "傳輸率" 是 44100*16*2 = 1411200 bps (bits per second)= 1411.2 K bps。
但一般的MP3僅約為 128-192 Kbps,約是CD的 1/10 傳輸率,檔案被壓縮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