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FF全幅機 VS 非全幅機 真正差異點到底是在?

藍色水滴 wrote:
第二

A500跟A550是採用新的CMOS...(恕刪)


並沒有用新的CMOS呀...
用的是a700這顆吧
sunshiny wrote:
並沒有用新的CMOS呀...
用的是a700這顆吧

A550
不是14mp CMOS?
bennett wrote:
其實對於現在的攝影玩...(恕刪)

您老說明真的是一針見血...
在手札隨便挑幾張照片在不附拍攝資料的情況下
誰能分辨哪張是APS-C或FF機拍的?
新手在沒有老鏡頭包袱的情況下,如果財力又不夠寬裕
實在大可不必投入FF,
像CMOS這種感光元件在現在晶圓製程不斷進步下
APS-C Size已經夠大了!
FF全幅跟APS-C每個人都知道是感光元件面積的差異,
因為這個差異讓鏡頭進光量需要會不同,
以致造成鏡頭成本跟體積重量上有不少差距,
但是實際成相上,DX或FX鏡只要等級相同,大概多數人肉眼是無法分辨的.
不良jr. wrote:
這關係到是否要入手目...(恕刪)

我認為單眼相機還是會分為兩條線發展APS和FF,因為各有各的好處、市場、定位,應該不太需要過於憂慮說APS以後會沒落的問題,FF要達到普及化(像現在消費型機或入門單眼這樣),至少還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倒不如這段時間先用APS來練技術,又省錢(FF鏡頭價格也高)等技術練到一個程度後,我想FF機應該會比現在價格更低,你就可以直升了,也不會太擔心價格上的問題了。不過你還是要考慮鏡頭的問題為優先,畢竟單眼相機最重要的還是鏡頭,單眼相機業者是以鏡頭多寡來定勝負(鏡頭多用途就廣,就會吸引更多不同用途層級的民眾),S家單眼部門成立算比較晚,鏡頭的選擇不多,要嘛就是蔡司鏡頭(貴到嚇人),個人比較建議先練自己的拍攝技術。當然大大如果是那種月入10萬元以上的,當然鼓勵你上FF了,供您參考!

不良jr. wrote:
我只記得有聽說過
"APS的世界嚴格來說是沒有廣角的"

01真很讚,每次都可以聽到新的東西

FF 和 APS會有廣度的差異是因為片幅尺寸的差異,而不是廣不廣的問題
要不然怎麼會有APS專用鏡的設計出來?
APS的等效焦距實際上是變『小』而不是變『遠』,這是不同的

以目前現階段Sigma 10mm等效下去也有15mm,難道不廣嗎?
Canon 和 Nikon自家全幅可用的廣角鏡也不過16mm和14mm而已

所以"APS的世界嚴格來說是沒有廣角的"這句話
還真是讓人開了眼界…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威小豬 wrote:
01真很讚,每次都可...(恕刪)



樓上的簽名檔......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同意啊
對於專業用戶來說
FF的好處,就是不用換算焦長 如此而已
不管是FF、APSC、4/3...都只是一種規格,不是一種性能
只要能拍照都是好機
請教一下,若以景深控制與表現的觀點來看:

若一台4/3機身,接一支25mm的鏡頭,換算成35mm片幅的等效焦距變成50mm

這樣的情況下,跟FF機身接50mm鏡頭相比視角相同,若兩鏡頭光圈都開一樣

那這兩者拍出來,影像的景深會有什麼差異嗎?


yzubeggar wrote:
請教一下,若以景深控制與表現的觀點來看:
若一台4/3機身,接一支25mm的鏡頭,換算成35mm片幅的等效焦距變成50mm
這樣的情況下,跟FF機身接50mm鏡頭相比,若兩鏡頭光圈都開一樣
那這兩者拍出來,影像的景深會有什麼差異嗎?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3:
1.焦距長短
2.光圈大小
3.主體與背景的相對距離

所以2跟3都是固定時,1就成了影響景深的主因

所以50mm f2.8跟35mm f2.8在感光原件上真實的散景面積是不同的

50mm的散景範圍不管在ff機或aps-c上是不會變的,35mm也一樣

但....因為每顆鏡頭的設計都不一樣,光圈放置的位置也不同,所以造成的散景效果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一樣是35mm光圈開f2.8,有些鏡頭就是比較柔,有些二次線性就比較明顯

過於在意散景的話,120規格會更好

FF機比較大的不同只有同焦段可以靠近一點來構圖

MINOLTA 35 F2光圈開F2.8


M42不知名35 F2.8鏡頭光圈開F2.8


格放比較
MINOLTA 35 F2光圈F2.8時

不知名M42 35 F2.8 光圈F2.8時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