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A的用戶數量

水太陽 wrote:
其實說50D高ISO...(恕刪)


謝謝您的分享 , 這樣我大概心裡就有底了

至於想換系統的原因, 除了機身性能外其實還有個最主要原因是 鏡頭群的考量
由於小弟資歷不長, 故對 minolta的老鏡一概都不考慮
所以在二手市場上的選擇就相對的很有限,二手的原廠鏡賣來賣去感覺也是某幾支較熱門

新品方面 Sony 的鏡頭真的比較少而且很貴
像 35"G", 85"ZA" 這兩個焦段也只有這兩支可以選 .... 實在是買不起, 雖然那個畫質真的是讓人流口水
但至少C家這個焦段還有Canon EF 85mm f/1.8 跟 Canon EF 85mm f/1.2 L 可以選
總之鏡頭群選擇真的相較CN兩家少很多
一方面應該也是歷史短 (SONY接手之後),用戶群比較少的關係
當初踏進來之前不是沒想過這點 , 但是真的體會到以後才開始覺得有點麻煩


小弟手中有 sigma 30mm 1.4, 16-80mm, 70-300G 和58閃

有點想出清換成 40D or 500d + 17-55mm f/2.8 +55-250mm + 580ex ii


印象中CMOS是後來技術不斷改良後才超越CCD的
以前都是CCD的天下,反而CMOS才是低階產品(以前的手機照相功能就是一個例子)
以前來說CCD優點是畫質高,但嚴重缺點是太耗電
CMOS基本上跟他相反,所以手機多半是CMOS
相機是設計過的,而且講究畫質,所以用CCD

不過是因為高階CMOS太貴嗎?
如果不是,為什麼不全改用CMOS?
(以前CCD比較貴的說.....)

P.S 前幾天才在SDF被一顆M牌老鏡70-200 2.8G毒到
tomica wrote:
我的感覺就是號稱老三 但是撞機的機率還是很低呀


我認為

主因在於:
在眾多 CANON 與 NIKON 用戶與店家的異樣眼光之下,嚇走了不少想以 SONY DSLR 輕鬆玩攝影的人

次要原因:
使用 SONY DSLR 的人特立獨行的風格,所以和廣大的 C & N 用戶難以碰頭
bullbull wrote:
謝謝您的分享 , 這...(恕刪)


我想CN家草創初期的人跟你現在的想法應該不會出入太多...

就看你要換系統, 還是用時間跟他撐下去囉~~

換別家玩玩也好 等SONY鏡頭多了再回來也OK :)

你鏡頭還比我多哩

總之 拍的高興最重要^^
我週遭的朋友
可能運氣好 S家算是不少
A700x2 A350x1 A300x3
也有其他家的朋友
大家也都快快樂樂的拍照
沒事看看拍出來的成果
閒聊鬼扯
不是也很愉快嗎
http://www.fotothetrade.com/album_user.asp?uid=1529
contax_n wrote:
Updated Feb 2009 (Firmware V4)
圖上數據顯示A700雜訊表現已經幹掉40D了.......(恕刪)

你把40D抹一抹就超過A700了
理由很簡單, A700改韌體只是抹的更大而已
那何不自己用除雜訊軟體抹就好了? 省得要細節還沒細節

你可以看看所謂的"雜訊贏過"40D是怎麼回事, 整個就是抹的很誇張啊 (註: V2)
A700
40D
henrywhs wrote:
V4可以調教NR為Off/L/M/H...(恕刪)

抱歉, V2就有了, 上圖為M NR
另外不用跟我辯, A700雜訊比40D多並不只是V幾的問題而已, 因為到最後肯定是拿RAW出來比
A700的RAW就是比不上40D, 這個事實不管在V幾都一樣
Canon 的高 ISO 純淨度是公認的,Sony 的躁點多也是出了名,沒有必要拿 Canon 最大優點來和 Sony 最大缺點比吧。何況同樣是 ISO100,A700 和 40D 的實際 ISO 值其實分別是 119 和 87,光看表面數據來比較,其實沒有意義。

A700 的確高 ISO 純淨度不如 40D,這點無庸置疑。不過在一般的攝影狀況中,這種差異也沒那麼明顯啊?大家平常拍照片,真有那種閒工夫每張照片都去放大數像素?

如果真要比 RAW,應該把細節,色彩寬容度,和動態範圍一起拿來比。40D 的動態範圍遠不如 A700 和共用 CMOS 的 D300。寬容度方面,14-bit 的 40D 才勉強和 12-bit 的 A700 打成平手。去 DXO 網站看看,就能知道 40D 排名比 A700 落後那麼多,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機機身基本上是消耗型電子產品,不必為了這種一兩年就要淘汰的玩具傷和氣。而且把別人的機器踩低,自己的攝影技術也不會因此提升啊。

話說這串不是在討論 Sony 的市佔率嗎?怎麼變成在戰 A700 和 40D 的高 ISO 躁點啦?
airsama wrote:
Canon 的高 I...(恕刪)


的確,40D或50D的動態範圍表現不佳,尤其是高光的部分
之前用D300或A700拍的照片,有時過曝了,拉一拉居然還看的到細節
50D過曝,差不多就快沒救了,尤其是高ISO的時候
所以Canon才會在機身選單中多出一個「高光優先」的選項
但高光優先開啟時,ISO只能從200起跳,而且暗部雜訊會增加
雖然動態範圍增加,但卻犧牲了雜訊

另外,看同一塊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其實不能用12bit或14bit來比較
因為能記錄到最亮部及最暗部間的差距是不變的

我們說的動態範圍,就是指最亮部跟最暗部間的差距
只是14bit能將此一區段切得比12bit細
所以拉曲線時,比較不容易出現斷階(色彩不連續)的問題
在一般使用上,則兩者差距不大
畢竟轉成jpg檔後,都只能保留到8bit(24位元)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