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世界初.A7 II ( mark II ) 開箱 ~ ! 兼開大樓 + PO圖都加五分

針對o家的5軸接老鏡小弟可以補充一下

從官網的附註二有說明,轉接舊式的手動鏡頭時「垂直移動無法修正」

所以接老鏡使用只有4軸防手震



另外針對多少焦段需開多少mm的防手震說明一下:

1.看鏡頭是幾mm就設定幾mm
2.接上「增光減焦鏡」還看看鏡頭是幾mm就設定幾mm

剛看到這串討論中午休息吃飽就跑回家測試一下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35mm f/2.8接上中一減焦接em1

=35*0.726*2等效50.82mm

防手震設定還是要設35mm,35*0.726=25.41mm(上中一減焦),測試設定防手震24、28、30、35mm

效果最顯注還是設定35mm時並非設定24或28mm。

另外測試八羽怪44-3 58/2也是如此

58*0.726*2等效約=84mm

防手震還是要設55mm(EM1沒有58mm可以設定),58*0.726約=42mm(上中一減焦),測試設定防手震40、48、50、55mm

效果最顯注還是設定55mm時並非設定40或48mm。

若直接轉接上EM1使用35mm的老鏡拍攝並不需要乘以2來設定防手震70mm,而是設定35mm

以上是小弟使用EM1一年的防手震使用心得。

=============以下請教各位A72前輩====================

1.轉接老鏡使用時防手震效果顯注嗎?(爬完整棟似乎沒有說很好)

2.設定防手震焦段需要進入選單設定嗎?(EM1可以眼貼觀景窗設定)

小弟打算A72、EM1雙修謝謝各位前輩!

leafletxu wrote:
針對o家的5軸接老鏡...(恕刪)


其實當初質疑防守震測試,並不是針對IS選單設定多少mm. 沒想到後來話題轉為IS設定.

小弟原意是認為要測試IS,視角必須相同! m43應該用25mm來應對FF的50mm才合理.


話說最近也有A7II + E-M1 雙修的念頭.

richard_huangtw wrote:
其實當初質疑防守震...(恕刪)


我知道你的意思,只是剛好自己也順便測試一下接減焦環要設多少XDDD

因為小弟只玩手動鏡,所以在考慮是要A7還是A72@@

如果效果不強的話是不是有必要多花15K上A72,還是A7拉高ISO就好了..
leafletxu wrote:
如果效果不強的話是不是有必要多花15K上A72,還是A7拉高ISO就好了..


如果只是用原生鏡, 28/2, 35/2.8, 55/1.8, 28-70 建議A7才是真正輕便的全幅!(如果不在意解析度,就是A7S)說真的A72不是很輕

但如果用大顆鏡頭,建議還是上A72比較好!

A72+Contax 645 120/4 APO 手持, MACRO 1:4 連同轉接環超過1.5KG




leafletxu wrote:
因為小弟只玩手動鏡,所以在考慮是要A7還是A72@@


我接三刀/螺牙鏡, 手持無震成功率也是有明顯提升...
個人用過A7II之後, 完全沒有回頭的念頭~

但五軸強大在於, 如果使用FE鏡, 廣角可以拍車軌流水, 1/2-1/5秒的"很容易",
手持曝超過1秒的也是有機會成功(機率高到朋友借過手自己試都掉下巴了)...

A7R2畫素高比較沒這樣玩過, 但您也可以試試~


義大摩天輪

A72+120APO 手持JPEG



leafletxu wrote:
我知道你的意思,只...(恕刪)


1.A7m2或A7Rm2五軸防震,對副廠鏡的支援似都少了一級;比如用SEL24240的240mm端比Sigma105 macro OS HSM(關OS會較佳)、Sigma 24-70mm/F2.8 II EX DG HSM之70mm端等都穩定的多。

2.雙修、雙流A7就不要考慮了,若它的聞名波波暈可接受的話除外。這尤其對一些老鏡,可以有更好的聞名特效,不過白天下也是很好用的,但若想拍日夜大景就不要想了。

最近剛從A7S換成A7二代,質感上來說二代扎實多了啊~


















全部皆為天工三代 + Canon 35mm f2 拍攝

貼上苗栗頭屋一日遊~明湖蘇堤、雅聞七里香玫瑰森林的影片及照片,By A7m2+SEL24240









*Fly* wrote:
最近剛從A7S換成A7...(恕刪)


最近在這兩台之間選擇
想知道您覺得這兩台最高可以接受的iso分別是多少呢
謝謝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