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出水面 wrote:
或許老一輩的只熟悉...(恕刪)
可換鏡頭無反相機,最主要的部件就是兩個:CIS(CMOS Image Sensor)與鏡頭。
一、無反相機與單反比較,CIS負荷更吃力了。無論在設計或製程方面的要求,都會越來越吃重。而在這方面的表現與將來性,無疑是Sony表現最好。


以上是CIS市場近年走勢,可以看見Sony在CIS產業龍頭優勢擴張,Canon由市占4%減為3%。至於Nikon,是否因低於1%就併計在"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Nikon沒有自己的晶圓廠,CIS不管採購現成或請人代工,都得讓人從中多賺一筆,所以長期來看頗為不利,難免多少得反映在相機的訂價上。
Canon晶圓廠的製程落後,已經是五六年前的"新聞"了,這幾年並無更新消息傳出,現在就應更顯老態了。所以多少有些寬容度與高ISO上無法突破的窘境。
不是Sony相機賣得好,是Sony手機照相模組與其他影像項目的庇蔭,因此,Sony相機用的CIS就在"摸蜆兼洗內褲、順便搞個副業"中得到屢屢滋潤進展。相關CIS所投入的技術研發與新廠擴建幅度,都不是Canon所能望其項背的。
所以就感光元件、這個數位相機最重要零組件的前景觀察,不選Sony可能說不過去,這項目Sony +5分。
二、就整體鏡頭群總分來看,Sony不如Nikon與Canon,尤其FE鏡在超長焦領域可說才初初萌芽階段,其他鏡頭價格品質、在一般CP值概念裡,比諸NC兩家不可諱言、還有進步空間。但個人用不著超長焦鏡頭,其他FE鏡頭我也只買了9顆,夠用了,不像其他用戶需要龐大的鏡頭群備選。而且鏡頭壽命很長,一用八九年以上,我不常換購鏡頭,平均算下來"貴得有限"。反而機身常換、機身售價便宜讓我較有感。
索尼FE副廠鏡也不少,一般鏡群選擇也算夠用,或許原生低價鏡頭少些,有些美中不足,這項目Sony -2分。
鏡頭更新週期長,物理光學因素,每次改版進步幅度有限,加上鏡頭廠投資金額不是高不可攀,索尼容易追趕上。但CIS晶圓科技就不是廠商能"隨時想玩就來玩"的了,另兩家想追上,除非公司體質大破大立,否則恐怕今生無緣了。
當然,拍照不是經商或發展工業,還有很多屬於"感性"的因素在裏頭。喜歡,是不需要理由的。但如從硬體將來性方面大致分析,選擇Sony是比較合乎理性的。更何況,如只就當前FF無反原生鏡來看,索尼的鏡群反而豐富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