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

A7在強光源下有飛碟光暈是不正常相機。

我比較少用 A7 拍夜景,不過某次跟朋友借一顆銘鏡 c/y 百週年紀念鏡 Planar 1.2/55mm 來玩,
(說老也不算老,此鏡是 1996 年上市的,後玉也是有鍍膜的)發現怪怪的光暈(比較不像飛碟的)
在花朵邊緣會暈開:


截圖放大看就很明顯:
f/1.2


或許有人會覺得是全開光圈的紫邊,但是同時我有拍正片做對照組,就沒有這種情形:
f/1.2
martin0215 wrote:
我比較少用 A7 拍...(恕刪)



您的第一張照片在大光圈配數位機上很常見,主要是一般鏡頭在藍紫色波段容易提早失焦(因折射率較高),除非是全面性的APO設計不然很少有例外的,連Leica 70-180 APO也會。另外一張底片照就滿奇怪的,不知道為何沒被記錄下來? 會是對焦位置偏差嗎?



這看起來比較像是過曝和色散(chromatic aberration)

下次如果再用同一顆鏡頭,類似場景,或許可以把 A7 的斑馬紋功能打開,可以預先知道會不會過曝。

sunnazi wrote:
我一開始就說了我是站...(恕刪)
算了啦,不用再多浪費指力惹,看到後面已經懶的講了

光學這東西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假如從學術上的東西去解釋這個事情的成因都被講成是合理化與護航,已經有既定成見那也沒啥好談的了

假如拍的這麼度濫,北中南很多二手收購商,拿去套現,折損的當作是租金看,然後趕快去買A7r了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edbass wrote:
光學這東西就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1

光學設計裡有許多妥協,
在妥協中難免有工程選擇。
如果把價格放多一點權重,
就要放棄很多東西了!

一分錢一分貨,在光學產品中特別明顯!

martin0215 wrote:
我比較少用 A7 拍夜景,不過某次跟朋友借一顆銘鏡 c/y 百週年紀念鏡 Planar 1.2/55mm 來玩,
(說老也不算老,此鏡是 1996 年上市的,後玉也是有鍍膜的)發現怪怪的光暈(比較不像飛碟的)
在花朵邊緣會暈開:


這是正常的
這就是數位跟底片的在CA上的差異
我的CONTAX C/Y 85/1.4光圈全開在底片上幾乎沒見過紫邊
轉5D2就有了
同樣結構的ZF跟ZE 85/1.4的用在C/N機器上紫邊也是被人幹爆
總不會叫人家把C/N的相機都回收吧

看看比C/Y更新的ZE 85/1.4的光圈全開的逼人紫氣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481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lml640707 wrote:
這是正常的
這就是數位跟底片的在CA上的差異
我的CONTAX C/Y 85/1.4光圈全開在底片上幾乎沒紫邊
轉5D2就有了

截圖雖然紫邊蠻明顯的,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在花瓣跟紫邊之間,都有一層粉紅色的光暈,
這才是我所懷疑的光暈問題,因為兩種顏色的色散比較不會發生在同一邊。
(而且通常另一邊的色散是綠邊)

另外,這 P55/1.2 跟 P85/1.2 紀念鏡跟一般市售版的 P50/1.4 和 P85/1.4 檔次差很多,
借我這顆 P55/1.2 的朋友看到我用 A7 拍的色散嚇一跳,因為他用 5D3 拍是沒這種情形。

lml640707 wrote:
同樣結構的ZF跟ZE 85/1.4的用在C/N機器上紫邊也是被人幹爆
總不會叫人家把C/N的相機都回收吧

我手上的 P85/1.4 MMG 跟 Contax N85 用正片 PK 也是輸一褲子啊,
銳利度跟色散的收斂度都差一到兩級光圈。

phuang3 wrote:
您的第一張照片在大光圈配數位機上很常見,主要是一般鏡頭在藍紫色波段容易提早失焦(因折射率較高),除非是全面性的APO設計不然很少有例外的,連Leica 70-180 APO也會。

這顆鏡頭雖然沒有標為 APO ,不過蔡司倒是替它下足本錢,低色散玻璃、非球面鏡片、浮動鏡組。
當然不排除在極度高反差的情形下依然會有紫邊色散(正片),不過跟一般鏡頭相比輕微得多。


phuang3 wrote:
另外一張底片照就滿奇怪的,不知道為何沒被記錄下來? 會是對焦位置偏差嗎?

因為我是做測試比較,所以全程都是上腳架、手動對焦。
這張 f/1.2 截圖


正片的原檔在此,可以看到雖然高光略微過曝了,不過紫邊沒跑出來。


夜景的這公車車燈不知道算不算?


不然最諷刺的就是這張了(用會場的 FE 16-35/F4 ZA 拍的)
lml640707 wrote:
我的CONTAX C/Y 85/1.4光圈全開在底片上幾乎沒見過紫邊
轉5D2就有了

光圈全開比紫邊嗎
換我的CONTAX 35F1.4上
早上8點太陽右上方
原圖可下(我很少光圈全開說)

_DSC7366 by super_junk89, on Flickr

_DSC7369 by super_junk89, on Flickr

底片本來就不會有紫邊啊,紫邊是數位的專利
要鏡頭沒紫邊,是可以選APO鏡頭.......只是標APO的頭都很貴
所以只好花時間研究老鏡啊........找那種沒標示APO的APO頭
或者縮一下光圈,就沒紫邊了啊

那隻CONTAX 55F1.2有沒有APO啊,會不會是沒對到焦,感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
難道兇手真的是A7
也許馬丁大可以換A7r接55F1.2拍看看
設計給底片用的鏡頭 給數位機用時表現變差的理由是數位感光元件在受光面前會加上ir濾鏡跟低通濾鏡等東西,這會讓光路產生一些偏差,表現自然變差
(所以萊卡就把這兩個濾鏡拆掉)

而為數位感光設計的鏡頭則預先會考量到這個偏差值,影響就比較小了



junk89 wrote:
那隻CONTAX 55F1.2有沒有APO啊,會不會是沒對到焦,感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
難道兇手真的是A7
也許馬丁大可以換A7r接55F1.2拍看看...(恕刪)

沒有 A7R 、鏡頭也交出去了...
在 A7 上可是上腳架、放大兩次來手動對焦的,焦點應該是有準的。

EB3 f/1.2 全開,可以看到小枝芽處就有紫邊了..


其實在底片上還是會有一些紫邊,即使是標了 APO 的鏡頭,
只是各廠家對於達到何種程度的校正之後,就願意給個 APO 當作名頭。

像我的 Angenieux 180/2.3 APO 全開在正片上還是看到一點點,縮半格就沒了。
一般沒有 APO 的鏡頭通常得縮兩到三格,到了數位機身還需要在設計上為數位優化過。
從前的人用底片拍照,很少像現在動不動就被拿來 100% 檢視,
所以 APO 的標準應該比現在低。
  • 5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