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Sigma MC-11... 心得與蓋樓... (誠邀)


yechain2000 wrote:
請問對焦速度快嗎?...(恕刪)


我有在恆伸室內試過
當時是使用單次對焦模式
速度還可以,對焦也很準確
但是測試前沒先爬這篇文
所以沒有全部模式都測
現在陷入兩難中
要再厚著臉皮去借測一次嗎

版上不知道有沒其他使用a6000+mc11的大大
可否說說使用心得
請教各位大大...抱欺, 先霸一個樓位... ...

有數個問題請教各位大大, 都爬了整個大樓的測試和大作, 請大大們賜教:

koishinaba wrote:
MC-11對騰龍鏡...(恕刪)


小弟用的是A7II, 新手一名, 手上現有LM-EA7 及CANON NFD 50/1.2,
曾有機會把玩了朋友的CANON 5D MARK IV + 24-70/2.8L 劣照如下:




問題是: 1. 若 A7II 接了 MC-11 後, 要作那些設定才能有大大們的照片中的發色, 或如小弟劣照的立體感及發色?還是鏡頭的結構所致?(這正是我考慮會否敗下MC11

2. 若同一枝鏡頭, 如24-70/2.8L , 若在同一環境下, 分別以A7II + MC11 及 CANON MARK4 作測試, SONY 的表現能否有佳能的立體感?

雖知道這樣問的很幼稚, 因為不同的廠家各有優異之處, 但我始終貪心, 考慮A7II 的發色能否有CANON 的表現...

希望大大鞭打輕一點... ...
A7II Contax CY50/1.4 nFD Canon50/1.2
KSL1114 wrote:
問題是: 1. 若 A7II 接了 MC-11 後, 要作那些設定才能有大大們的照片中的發色, 或如小弟劣照的立體感及髮色?還是鏡頭的結構所致?(這正是我考慮會否敗下MC11
2. 若同一枝鏡頭, 如24-70/2.8L , 若在同一環境下, 分別以A7II + MC11 及 CANON MARK4 作測試, SONY 的表現能否有佳能的立體感?


這要討論很多方面,以下都是個人經驗談

1.白平衡: A7II的AWB個人感覺不如近兩年新機,
有室內黃光膚色的問題(A7R2多少也有),
過去普遍的設定是,AWB再稍微往藍色與紅色偏移一下,
也有直接套用色彩調控檔的方式(最近好像不流行)

2.相片風格: 一般就是用標準,人像中性或淡色,
夕陽藍天用Land,陰天用vivi,
再看個人喜好微調 對比/飽和/銳利

3.不同鏡頭發色拍起來也不一樣
Sigma1835art 拍起來我覺得跟FE鏡差不多

EF16352.8LIII 跟FE1635相比,
可能是超廣角又沒有機身補償
對比/飽和/銳利稍低(週邊畫質非常好)
後製處理反而比較方便

A7R2 MC-11 EF16352.8III
AWB B+0.5 M+0.5 直出
Ntrl 對比+0/飽和+1/銳利+1
ORG_DSC08432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Std +0+1+1
2017-04-27_01-17-10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結論:
如果只想無腦直出要Canon的發色,
還是留在Canon好了
既然要換系統,就要學一下新東西,
現在手機版LR也很好用,拍完選相片上傳,
花30秒小修一下,絕對比Canon直出更好


不得不說Sony新機的AWB越來越好
A6500/A9 有類似5DIV的"白色優先白平衡"
室內黃光越來越好處理

A6500 MC-11 Sigma1835art LRm稍修
LRM_EXPORT_20170319_183406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最後
要好好考慮一件事
Canon給你的發色就是最好的嗎?
古典樂有巴洛克浪漫派國民樂派...
繪畫有古典印象野獸現代...
相機發色 不能有其他選擇嗎?


離開5D2好幾年,我才驚覺自己對Canon色彩的依賴
想辦法擺脫Canon發色的陰影,
慢慢找到屬於自己對顏色的判斷與喜好

可以自我審視一下
"我 被Canon綁架了嗎?"

既然 B 大都說話了...

我是遊走在 C, F, S 之間。每次從 S 回到 C,總是會鬆一口氣(我拍的全部是帶人帶景的家庭生活照或活動記錄照),尤其是室內照。主要的差別當然在膚色的表現上,而這也是後製上比較難去調整的。很多 S 在室內沒開燈的人像照有層黃綠色不管再如何後製也是揮之不去...

不過,用多 S 的照片後就會發現 C 與 F 的「色彩偏向」與「加料程度」。相對上 S 影像的「深度」與「原始度」對後製微調來說是比較好的,動態範圍、雜訊表現、與暗部層次也都是。

每一家在不同的場景(還要加上閃燈)的表現都各有優缺。主要還是要看使用的場合。
先謝謝大大們的賜教, 更不是爭那家的長短,
小弟而是在想: 若能接上 C 的鏡頭, 機身設定後有CANON的色調,

換上S自家的鏡後, 就有S鏡的高對比色彩,
這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因我腦中對接換鏡頭的理解,
就是能兼下不能鏡頭的特性(發色/立體感/通透感等).
手上也曾有一堆原生E鏡頭, 忽發奇想,故有此一問,

小弟自A300 落坑後至今仍算是新手, 並不是被那一家洗了腦,
而是對攝影還在摸索當中, 希望爬文後請教大大們,
經過研究後能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

謝謝大大們賜教了.
A7II Contax CY50/1.4 nFD Canon50/1.2
A7II + Sigma MC11 + Sigma 24-105 f/4 DG OS,剛才試過室內對焦基本是不停拉風箱,有時間拍幾張再跟各位分享
其實只要後製的話,根本不用管機身的發色 XDD


以下均為A7Rii + FE 55mm f1.8


danieltflu wrote:
...尤其是室內照。主要的差別當然在膚色的表現上,而這也是後製上比較難去調整的。很多 S 在室內沒開燈的人像照有層黃綠色不管再如何後製也是揮之不去......(恕刪)

針對此節,表示一下個人淺見:

A、Sony的色彩特性相比Canon,膚色部分飽和度偏高,也沒有"加亮、洋紅"處理,所以一般較不討喜,尤其室內黃光狀態下尤然。

B、針對A的脾性,除了曝光力求足夠(或稍稍over)之外,如用LR修圖,可以嘗試把橙色的"色相"向左拉(帶紅多些)、"飽和度"向左拉(降低飽和)、"明度"向右拉(加亮)。這樣"症狀"就可以降低些。

C、但B的作法有缺點,操作那些動作無法使用遮罩,所以整個畫面的橙色調都受影響。

D、用LR的"調整筆刷"塗選出膚色部分,然後在調整面板中"色溫桿"左移少許、"色調桿"右拉少許;把"曝光度"加些些、"白色"也拉多些,這樣也有改善,也可避免全畫面受影響,但個人感覺調整的功效差些、耗時也多些。

E、真要修到完全滿意,可能還得借助Photoshop的幫忙才行。在PS裡就"沒有修不了的顏色"了,差別只是搞剛程度而已。遇到很珍惜的照片時,我就會用PS再細修一下。

世上沒有"十全機器",選用Sony機身、如對習慣性膚色有所眷顧,那有時就得多花些修圖時間。



byrianshih wrote:
這要討論很多方面,...(恕刪)

白皙妙妙~A7RII+Canon EF 135/2 L
想問一下各位大大, A7R2透過MC-11搭配Canon 小白兔, 自動追焦效果好嗎?
目前機身還是5D2 , 追小朋友好難追阿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