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教]室內裝修攝影之入門機身及鏡頭選擇

Dear 文包大:
 拍的很不錯,就如您作品及內的,我大概就要那種(張力感),不過周邊的變形也只能接受。
我現在用P505亂拍真是比不上。

能否請教您拍室內時您大概用的是哪些參數,及該注意的地方呢?

Dear yuxian大:
 GRD 感覺也不賴,不過就好像少了一些感覺,裝修後的紀錄除了自己收藏外,
也是未來給其他有緣的業主參考用,相片的(張力感)還滿重要,也感謝您的建議。
JOHNNYS wrote:
能否請教您拍室內時您大概用的是哪些參數,及該注意的地方呢?


現場拍攝主要是顧構圖. 該拍到的要拍到. 不該拍到的要搬開....

對焦MF在1m固定. 光圈F8. 腳架+快門線. 這樣條件下的景深只要在室內的物件都ok

以1EV曝光包圍三張raw
之後再處理


其實真正的關鍵都在後端的處理控制上.

整體明暗對比
色彩調整
動態範圍調整
必要時RAW轉16bitTIFF. 進photoshop編輯遮罩合成

能用的工具越多越好.

-
雖然我是靠自己觀摩摸索出來的. 不過就目前看到市面上雜誌裡的sample. 大多數做法應該都差不多吧....
前端其實不重要. 現在的DSLR都很好了
重點都在後端的調整/處理上
Dear 文包大:

對焦MF在1m固定. 光圈F8
您意思是使用M模式,手動對焦在相機前方1m處,用F8光圈嗎?
不過以 SIGMA 10-20mm F4.0-5.6 這鏡頭 他不是只有 F4.0-5.6 嗎 F8 要怎設呢?

以1EV曝光包圍三張raw

您意思是+1曝光補償 不過包圍三張raw我就不懂了(連拍嗎)

室內用ISO值 用200或400那個會較合適呢?
再來室內快門值 大概落在哪個範圍會比較好呢?

我自己用P505拍時常同一設定拍同位置,但就是一張偏白一張偏黃,也搞不清時怎回事,
那是對焦點及白平衡的影響嗎?

我也知道很多參數要靠自己試驗,不過若有人提點一下,成品也比較有成就感。

想進單眼世界若問了白癡問題望請海涵
JOHNNYS wrote:
對焦MF在1m固定. 光圈F8
您意思是使用M模式,手動對焦在相機前方1m處,用F8光圈嗎?
不過以 SIGMA 10-20mm F4.0-5.6 這鏡頭 他不是只有 F4.0-5.6 嗎 F8 要怎設呢?

以1EV曝光包圍三張raw

您意思是+1曝光補償 不過包圍三張raw我就不懂了(連拍嗎)不知

室內用ISO值 用200或400那個會較合適呢?
再來室內快門值 大概落在哪個範圍會比較好呢?

我自己用P505拍時常同一設定拍同位置,但就是一張偏白一張偏黃,也搞不清時怎回事,
那是對焦點及白平衡的影響嗎?


1.
MF是手動對焦. 我這裡不用自動對焦.

SIGMA 10-20標示的F4-5.6是最大光圈. 最小可以到F22
F8是景深與畫質兩者皆最理想的工作光圈
景深很深
對焦距離定在1m. 拍室內根本不用對焦....也就不用擔心對錯焦或是跑焦移焦的


2.
我習慣用矩陣測光. 然後以-1EV. 0EV. +1EV拍三張
有的機身可以設定以+-1EV包圍連拍. 那連拍就可以了

因為經驗上RAW可以承受+-1EV的曝光值修正而不影響畫質. 所以現場拍攝我通常以+-1EV來拍攝三張不同曝光值
再從中挑一張最接近我要的RAW
再調整

如果還有需要photoshop合成. 多拍不同曝光值那幾張就很有用了


3.
iso我習慣用200
是因為以前6MP和10MP的DSLR使用Sony CCD的機種. 像Nikon和Pentax
iso200的雜訊表現是最低. 動態範圍最大

不過現在12MP和14MP的表現不一定也是這樣....


4.
一定使用腳架. 所以快門沒有差別. 東西反正不會動. 快門慢就給他慢.


5.您說的P505的又黃又白. 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AWB在室內日光燈照明之下. 白平衡很難校準
因為日光燈是有頻率的光源
每一刻都在變動

白平衡我都是拍RAW回去再處理.

-
感謝 Statics 文包 的指教:

再請教文包大:
您的描述為 一定使用腳架. 所以快門沒有差別. 東西反正不會動. 快門慢就給他慢

是否就用 光圈先決 的模式由相機自訂快門呢?

若能經由您的指教先得到一些經驗參數小弟再自行試驗相信能更快進入狀況,
新手會比較煩人,望請您海涵。
JOHNNYS wrote:
您的描述為 一定使用腳架. 所以快門沒有差別. 東西反正不會動. 快門慢就給他慢

是否就用 光圈先決 的模式由相機自訂快門呢?


是的. 光圈先決
相機決定快門. 多慢都沒有關係

記得上腳架. 機身防手震要關閉

使用CPL可以有效消除部份物體的反光. LCD電視螢幕. 沙發. 桌面. 地面. 窗戶折射等等

拍攝大概就這樣



我個人的經驗是. 要得到理想的照片. RAW後製調整比前置拍攝更為重要

-
Dear 文包大:
 感謝您這兩天的不吝指導。
機身部份應該會選擇 A350 ,這兩天應該就會去敗了,
不過想再請教您幾個問題:
1. 廣角鏡:
 Tamron AF 11-18mm
 SIGMA 10-20mm
 SONY DT 11-18mm
 您會建議敗那顆呢?

2. Tamron AF 17-50mm (A16) 您會建議一起敗嗎?

3. 保護鏡 CPL 還有腳架能否請您建議一下(希望有多種選擇怕太貴敗不下去)。

4. 請教 A350 附的軟體使用上容易上手嗎?有那套做後製的軟體介面比較容易的呢?
 (我很少使用影像處理軟體)

5. A350 的CF能否支援到8GB?

以上再麻煩文包大您了。
JOHNNYS wrote:

1. 廣角鏡:
 Tamron AF 11-18mm
 SIGMA 10-20mm
 SONY DT 11-18mm
 您會建議敗那顆呢?

2. Tamron AF 17-50mm (A16) 您會建議一起敗嗎?

3. 保護鏡 CPL 還有腳架能否請您建議一下(希望有多種選擇怕太貴敗不下去)。

4. 請教 A350 附的軟體使用上容易上手嗎?有那套做後製的軟體介面比較容易的呢?
 (我很少使用影像處理軟體)

5. A350 的CF能否支援到8GB?

以上再麻煩文包大您了。


我是用10-20. 桶/枕狀變形比較輕微. 不過嚴格說起來..幾乎沒有鏡頭不變型. 所以後製調整變形是必須的

A16是一隻非常方便. 且價廉物美的好鏡頭. 一般有人問要哪隻來換掉kit的話....我幾乎都推薦A16

保護鏡. CPL. 選有多層度膜的就不錯了
marumi就很好了
我也用marumi
當然預算比較充裕要買B+W MRC也可以. 差別在MRC鏡面髒了比較容易擦....

腳架選這幾個牌子的口碑都不錯
Gitzo
manfrotto
Velbon
SLIK
Gitzo最貴. 但也最精緻最好用.
腳架如果有預算可以買好一點的. 因為可以用很久. 相機換了腳架還是可以繼續用


A350付的軟體介面是不難.
不過就如我前述的. 在我的經驗裡. 要得到滿意的照片關鍵不在相機. RAW處理才是關鍵.
這方面要下的功夫可能沒辦法省

我現在就是用8G. 所以沒問題
Dear 文包大:
 如此小弟大概了解,現在就等整理要敗的物件清單,
這兩天應該會敗家去了,感謝!!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