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0年後是不是全幅無反時代,還不清楚呢
而數碼單反主流化到邊緣化,其實不過20年歷史
鏡頭方面,未必能滿足全人類,但豐富,定焦方面是現在第一,很多鏡可以看出來在曲面cmos出來前不可能被超越
不好意思的說,sony就是不再出新品也足夠我用15年,這樣還要擔心甚麼?
2. 也許做0.6光圈鏡頭會有影響,有誰要推出了嗎?
0.95也不會有影響,但0.95已經少人做了,n家58 0.95對焦組太大,不能自動對焦,可能sony做反而能對焦,不過與其做這些鏡,不如做主流等級的炮鏡
3. N家第一代鏡頭已經看出來輸了sony半代水平,而且n家出鏡頭效率太低,算它10年才叫未來,可能15年後到中幅和曲面cmos時代了呢
當然全幅走輕便化還是不易消失
4. Stm大量使用的領先?
數碼產業?錄影級市場還是天文鏡市場有canon嗎?
Canon其實做消費級產品,我反而不知怎麼這就被人說成光學大廠了。。。
現在旗艦機Canon比人弱半代,鏡頭更是完全看不出來有甚麼比得上人的,旗艦鏡頭可以設計外對焦。。。這光學。。。
5. 我認為當Sony認為真中幅(645)的價格適合主流市場時,會推出中幅產品,那所謂卡口問題就根本不成問題了
另外有傳聞當初是Sony請nikon一起合作做無反全幅,nikon當時太古板罷了
你這個文章太多糟點了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Blue-Mystery wrote:
現實上什麼卡口都會有攝影師照出好作品,所以最終應該還是市場來決定存續
你引用的這支影片,無非就是...

「別胡思亂想趕快跑!你目前還殿後,不是已經贏了一圈了...」
extreme pig wrote:
SONY E-MOU...(恕刪)
a6500 垂直/電池把手 就方塊了
https://biggo.com.tw/r/?i=tw_bid_ruten&id=21710476335795&purl=https%3A%2F%2Fwww.ruten.com.tw%2Fitem%2Fshow%3F21710476335795&f=app&q=a6500+%E9%9B%BB%E6%B1%A0%E6%8A%8A%E6%89%8B&lb=product_searchpage&sessid=x7JHYHwBXbFAb95qGQ4_&modelname=iPhone+12+Pro+Max
extreme pig wrote:
SONY E-MOU...(恕刪)
a6000
數位小兔【萬菱 Ownuser Sony A6000 電池手把】A-6000 電池把手 電池握把 垂直把手 垂直握把
https://biggo.com.tw/r/?i=tw_bid_seller.pcstore&id=C1049961804&purl=https%3A%2F%2Fseller.pcstore.com.tw%2FS177484351%2FC1049961804.htm&f=app&q=%E9%9B%BB%E6%B1%A0%E6%8A%8A%E6%89%8B+a6000&lb=product_searchpage
a6600
【Meike 美科 MK-A6600 Pro Sony 電池手把】無線遙控 垂直把手 電池手柄 相機 握把 單眼
https://biggo.com.tw/r/?i=tw_bid_ruten&id=22132369818678&purl=https%3A%2F%2Fwww.ruten.com.tw%2Fitem%2Fshow%3F22132369818678&f=app&q=%E9%9B%BB%E6%B1%A0%E6%8A%8A%E6%89%8B+a6600&lb=product_searchpage
a6300
美科 Meike MK-A6300 Pro 電池手把 把手 For SONY A6400 A6300 A6000 用
https://biggo.com.tw/r/?i=tw_bid_ybid&id=100572505163&purl=https%3A%2F%2Ftw.bid.yahoo.com%2Fitem%2F100572505163&f=app&q=%E9%9B%BB%E6%B1%A0%E6%8A%8A%E6%89%8B+a6300&lb=product_searchpage
就是這種「王牌誰強就是贏」的思維,讓N從曾經的世界第一掉到現在悲慘的境界
又大又強就一定是好嗎?對!這點我還真同意,但我需要嗎?消費者需要嗎?
美國車曾經的CC數王者,就是好嗎?對阿,肌肉車就是帥,但如今美式車只剩那幾家公司在做了
省油、舒適、好停車(尺寸)才是今天市場的王道
紅牌重機550CC引擎一定超級有力嗎?對阿,屌打勁戰125,但如今台灣小綿羊銷量是重機幾倍阿?
(不要跟我抬槓世界銷量,要不然東南亞小綿羊大戶也能參戰)
大感光、大卡口一定好嗎?對阿,尤其感光元件,大就是強,大就是好
但如今怎麼被手機壓成這樣呢?
一個爸爸,左手扛老婆的包、右手扛小孩的包,脖子上一公斤真的是極限了
BCN ranking 也記錄著,雖然FF當道,但是APSC還依然是主力市場的營收來源
如今的市場最重要的就是差異化競爭
特別的帳面完美、特別的復古、特別的濾鏡、特別的輕巧、特別的便宜、特別的奇筢
傳統的內卷式銷售,是很辛苦的道路,也就是如今的NIKON和CANON
而比起C還要更晚投入無反的N,就是今天討論重點
N就是恃才傲物、思維傳統
只有職業專家才願意扛10公斤傢伙出門,所以:
只有專家才有資格2.8光圈、只有專家才有資格拿我最高的性能、只有專家才負擔的起的價格
錄影?額外付費購買DLC解鎖,小錢而已!
我在這裡對N家持有的技術都先不討論,不想要傷害到任何人,單純討論商道
找到自己市場定位才是最重要的,當然其中有的道路是陽光道、修羅道(注定不會賺大錢)
SONY在2017年的鏡頭就是讓人感到迷惑、定位模糊
明明是以輕量化為主題的A7,卻出了完全不輕於單反的GM大三元,都在比重的
也許性能還不錯,但卻失去了初衷,而且還爆貴
SONY也發現了這點,往後的鏡頭全部都在追求業界最輕
甚至買下TAMRON、與SIGMA聯姻,接連出了各種業界最便宜的大光圈鏡頭
一個大三元2.8光圈居然不用三萬塊
【這是NIKON就是把腦子想破了,也絕不可能做出來這種自貶身價的行為】
NIKON滿腦子在想:
「A036憑什麼大賣?那種塑膠手感、那種邊緣畫質、那種散景,我呸」
然而2.8平價大光圈,卻成功的讓現代的新消費者感受到真正的溫暖
也拉近了和手機的距離
這也正是讓NIKON賠掉日本工廠的最大原因
顯卡的老王刀法精湛,一步一步割,沒有最高經費也還有得選
NIKON是直接一巴掌,非專家勿擾!
不過SONY雖然在鏡頭上不手軟,卻在機身上他媽的擠牙膏.....好的不學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