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畫素糊糊的是Sony a6000的問題還是Kit鏡的問題?

ppch8543 wrote:
應該是機身的問題,我(恕刪)

不要黑白亂講 這跟機身無關吧

我之前用A6000差不多一年
搭配定焦解析度是絕對足夠的(點擊看大圖)


唯獨用16-50的時候的確是解析度會差一點,尤其是在拍大景的時候看樹木的感覺比較嚴重,
但是也不至於樓主的這麼離譜,樓主的看起來更像是焦沒對好。
像是這張就是16-50拍的,可以看到加油站中間的字體還是看得到(點擊看大圖),雖然整體要說解析度多好多銳利是說不上。
Ervin930701 wrote:
唯獨用16-50的時候的確是解析度會差一點,尤其是在拍大景的時候看樹木的感覺比較嚴重,
但是也不至於樓主的這麼離譜,樓主的看起來更像是焦沒對好。
像是這張就是16-50拍的,可以看到加油站中間的字體還是看得到(點擊看大圖),雖然整體要說解析度多好多銳利是說不上。

我覺得可能是手震的問題,但這表示rx100的防手震比SEL1650P好很多。
另外你這兩張圖的快門 1/400 1/800幾乎不可能手震,但我只用1/125(50mm的理論安全快門是50*1.5=1/75),手震的機率大很多,而且我沒使用觀景窗拍,而且因為焦段不夠,手經常要往前伸,穩定度更低,但是不用觀景窗就是我買a6000的原因(原本想買a5100,但它的lcd畫質較差,而且無熱靴座,而且價差不大)
lccw wrote:
我覺得可能是手震的問(恕刪)

那兩張圖大白天的當然快門快啊,
我發那兩張只是要說明,一,A6000絕對沒那麼不堪
二,16-50老實說的確是解析度不好(我用A6000的時候90%幾乎都是掛著Sigma 30mm那顆定焦)
但是應該也不是問題所在。

防手震方面,剛好我也擁有RX100(第三代)
從以前RX100第三代到a6000到a7II到現在a7III
老實說我是覺得防手震差不多
但是可以說一個理論貌似就是感光元件小的話的確防手震是比較容易達到效果的。
而且我印象中a6000也能設定最低快門速度,我應該是設定最低至少要1/60s
一直用下來,搭配無防手震的Sigma 30mm,其實還OK。
(這張就是1/60s,跟你一樣我都是習慣用螢幕取景的,不會用觀景窗)


不過當然啦我是喜歡偏底片風格一點,稍微不完美稍微有躁點我也OK,
所以手震對我來說也不是大問題,如果對您來說是個問題的確要取捨一下ISO了
反正不管如何,您有找到問題所在就好了
16-50 kit雖不好,但應沒有如此不堪。不是這支是較差的樣本(16-50本身的樣品之間品質就不穩定),就是焦沒對好就是手或快門的微震(A6xxx的機械快門其實力道滿大的)。
“You create the world that you know” - Seth Speaks
brad0714 wrote:
您的疑問跟我早期剛玩(恕刪)


鏡頭很重要,APSC沒那麼不堪
通透感那些就不用說了 差異小的很
Ervin930701 wrote:
但是可以說一個理論貌似就是感光元件小的話的確防手震是比較容易達到效果的。
而且我印象中a6000也能設定最低快門速度,我應該是設定最低至少要1/60s

防抖鏡頭除了SEL1650P,我還有用過Tarmon for Nikon的:
28-300: 效果一般,防抖起動慢,而且還能明顯聽到防抖的運轉聲。
70-300: 效果不錯。
35-150: 效果不錯, 1/60 OK。
只是不知道Tamron Sony APS-C版本的防抖好不好,跟Sony原廠鏡18105G, 18135比起來不知如何。
另外D700+鏡頭+閃燈快2KG也有助於防抖。

買Nikon -> E-mount的轉接環似乎也是個方法(最便宜的4000,但相容性不知好不好),這樣就不用再買新鏡頭了。

a6000不能設最低快門, a6300可以。
不過a6000若開內閃, 最低快門1/60 (Aperture Priority)
另外a6000可以接tt350 for Nikon閃燈,但沒有TTL,只能手動調出力,而且tt350會一直自動休眠,需要時常手動開啟。

> 不過當然啦我是喜歡偏底片風格一點,稍微不完美稍微有躁點我也OK,
> 所以手震對我來說也不是大問題,如果對您來說是個問題的確要取捨一下ISO了

因為習慣在PC螢幕1:1看對焦、防抖有沒有問題,不想看到有明顯的燥點,
全幅1200萬畫素的理想ISO是400
APS-C 600萬畫素的理想ISO是400(200更好)
而a6000有2400萬畫素,所以理想ISO是400/2/2=100

看來快門得試試改用 1/160 或 1/200才行。
moronNZ wrote:
或快門的微震(A6xxx的機械快門其實力道滿大的)。

a6000無法設為電子快門。
a6100、rx100m7可以。

看來Sony a6000系列之所以能夠維持這麼多型號就是把一些功能依型號區分,你如果需要這些功能就得花多一點錢才能買到,如果你不需要就買便宜的,例如如果你不需要觀景窗就買a5100,如果你需要4k就買a6100以上,如果你需要設最低快門就買a6300以上,如果你需要機身防抖就買a6500以上。

我猜以後8k時代,Sony APS-C可能改用a7000命名,a7000只能錄4k, a7100可錄8k ....
Peter S Y Hsu wrote:
另外我覺得F5.6有點太大了,畫質本來就會比較軟,對焦的景深也淺,換言之,對焦後,人物只要輕微移動,就跑出對焦距離了。

景深計算: http://www.dofmaster.com/doftable.html
APS-C(參數設Nikon d300) 50mm F5.6 距離2公尺, 景深為(2.19-1.84)公尺 = 35cm
35cm隨便都對的到焦。
F1.4景深9cm才真的難對焦。
會不會是鏡頭移焦了?
lccw wrote:
你可以看看第三張Rx100m7(1吋感光元件), 比APS-C的a6000還清楚,
只不過畫素不一樣(2000萬/2400萬),鏡頭也不一樣(蔡司/Sony)。

我也用過Nikon d50+旅遊鏡28-300mm,但畫質加Sharp還勉強可以接受,但a6000+Kit鏡我就無法接受,
我覺得2400萬畫素太高了,APS-C 600-1200萬畫素可能比較剛好。

之所以買a6000+kit只是圖個輕便、可以使用lcd構圖。

我用三星的4K量子電視看
只有D700拍的比較好一些稍微有通透感
其他幾張也是糊糊的說...@@"
全片幅感光元件真的有差
跟畫素無關
A7S3雖然畫素只有1210萬但它是全片幅
我用4K量子電視看它拍的照片一樣是很清晰有通透感的喔!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