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時本來就應該看清楚賣家所遊戲規則...我本身也常網購..自己也是賣家..常會碰上一種...自己帶塑膠袋到7-11買飲料,結帳時要求減免包裝費用的買家.......其實..很多的買家選擇面交..除了想省運費以外..更是質疑要交易的賣家是否有交易風險..再不然就是想親自驗貨..怕當冤大頭買到自己跟看圖片購物認知或預想不盡相同的東西..就算多付3%能得到這些保障..恐怕遠比離交易店家很遠的其他買家來的心安許多..不是嗎??...市場上的交易,公開且尚稱透明...購物前先核算自己適合的交易方式...比事後開版狂吐心裡不快好的多
唉!!感覺這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能說你認不認同和要不要跟店家殺價像01裡常有一些文章批評商家網路的價錢跟到店裡的價錢不一樣或者不同店員問的價錢不同(問老闆最佳,也最易殺價)就說什麼店家不老實只會騙不會殺價和做功課的消費者畢竟店家不一定每天都會更新資料
其實跟前面幾位大哥說過的....現在很多的拍賣已經不是單純的拍賣,而是成為店家的廣告宣傳媒體之一了小弟之前曾經在有經營店面及網拍的店家打工過所以現在再看拍賣基本上就當做在看大型的廣告網站價錢部分就挑一家自己感覺最舒服的買囉小弟之前還為了買一個水貨包包跑到台北東區小巷去買總不能跟老闆說我大老遠從台中跑上來就算我便宜一點吧所以買東西 賣東西本來就是一種"起毛"重要的是買到的是自己買的開心就好囉
淡淡 wrote:很像在刷卡不加價,沒回饋金的賣場,說"我不刷卡,請你把刷卡要付給銀行手續費退給我."...(恕刪) 先不提到了店家買,店家說運費要自付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比喻還蠻貼切的。(先說明一下,我沒有在拍賣上賣東西)但我個人的感覺,樓主的想法都是站在消費者本身的想法,這樣的想法,不代表賣家也同意。也許網拍上要支付3%的費用,也有支出運費,但是這對店家有廣告效果,等於花錢打廣告。對店家而言,這樣的賣法,也許是低利,甚至可能小賠,那當然要靠打出點知名度後,來店家買的客人身上賺回來。這種情況下,你到店家去,要求這些價差要扣下來,在你的想像這是雙贏,但是如果我的假設正確,你想店家會同意這叫雙贏嗎?根本是叫他賠本吧。
版主真會算 但店家不一定要賣你吧 你有奇模子 店家也會有奇模子阿如果不賣你不照你的方式走就上來喇臭店家 網友 有樣學樣 那不就天下大亂了一樣米養百樣人 網路要比價很好比自己都清楚SONY的價格很硬了還會有多大的折扣優惠呢?賣你1800 就等於少賺80元 但可能已經沒賺了